長青見她並沒流露出失望或不滿,心下暗自鬆口氣,笑著道:「街上那兩句童謠你聽說了嗎,你可知是誰所作?」
「那句『好山好水出好茶』?」許杏眨眨眼睛,「不是你讓人散出去的嗎?」
「還真不是。」長青搖頭道,「你也知道,歷來童謠之類的東西就是要多加留心的,打從有孩子傳這個,我就叫人查了,是唐九淵隨口編的。」
「唐九淵?就是你今年點的案首?」許杏不如長青記性好,想了一會兒才想起這個人,「他怎麼會跟孩子們傳這個?」
長青道:「其實年前那兩個月教認字的時候,唐九淵就是他們那個村子的先生,因為他當時已經是童生了,就沒到縣學裡來學習,領了套書就在村里教了。年後我這裡不再出銀子,有的村咬咬牙,各家各戶湊了錢接著請先生給孩子教書,多數就荒廢了,他們村也是,不過若有想念書認字的孩子找來,唐九淵也會指點幾句,就是這個時候隨口說的,被孩子們傳了出來。」
「所以是無心的?」這樣好的地域廣告詞兒,居然是隨口說的,許杏瞪圓了眼睛。
「自然是無心的,不然以他的文才,絕不可能寫出這麼淺顯的東西。」長青說,「而且他是縣城外的唐家集人氏,並不是青沙江對岸的,那裡是平地,沒有茶葉,他便是給茶葉吟詩作賦,也沒有什麼銀錢上的好處拿。」
「原來如此。不過你既然確認了沒壞處,就讓孩子們傳傳唄,能傳得人盡皆知才好。」許杏說,「你可不要老想著得讓外地人知道,把名頭打出去,反倒是忽略了自己人。咱們想把茶葉做成本地的特產,得讓本地人自己都覺得咱們的茶葉好才行。你想想啊,將來某一天,有外鄉人來到這兒,隨便問個夥計或者什麼的人,說『你們這兒有什麼好東西啊』,夥計得馬上就說,『咱們這兒啊,茶葉好,安龍雪芽,聽說過吧?』這樣。」
長青看著她搖頭晃腦的樣子,忍俊不禁:「瞧你這樣子,倒像外頭的那說書先生似的。」
許杏撇嘴:「我是說真的,咱們得第一步先讓縣裡的人都知道這茶葉好,是咱們這兒的特產,這樣才能底氣十足的往外推啊,不然你連自己縣裡的人都不知道,算什麼特產呢?」
「唔,你說得在理。」長青聽懂了她的意思,也不再打趣她。
「不過今年出的貨確實多了不少,我鏢局裡還接了兩趟運貨的活呢。」許杏說,「若是如你所說,茶農們自己就走上了分工專精的路,想來過不了幾年,安龍雪芽的規模就要大幅度增加,安龍縣就要成為名副其實的茶葉之鄉了。」
「總也要幾年的時間,茶農們家底太薄了,不管是買地還是包山,只怕都沒那個能力,不過是多多少少增加一些,慢慢的擴大規模,就像當初的你一樣。」長青說。
所以貸款才是後世實體企業發展必須的,許杏心裡明白,卻沒法再說了,只是並不悲觀的道:「那麼多戶人家呢,每年每家多一點,總量也能多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