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採薇的分析,嘉嬪沉思地點點頭:「你說的倒也有理。現在最著急的不是我們,自有人會想法設防阻止皇上再立皇后的。」想到這裡,她的眉頭不由地舒展開來。
「行了,把給本宮補身子的補藥端上來吧。這件事,自有人去操心。」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當初洞壺勝景壽宴上發生的事,在有心人的控制下也很快平息了。
就這樣風平浪靜地過了月余,到了七月下旬,突然有大臣上書立後之事。
開始只是零星幾個,也沒有說立誰,只說先皇后已經過世一年多了,為了大周的安定,應當在後宮之中推立賢德的后妃為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皇上態度模糊,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上書推舉自己看好的妃嬪。
有推舉莊妃的,有推舉端嬪的,但這其中推舉最多的,就是趙貴妃。
不僅有勛貴的推舉,就連武官,文官都有上書。隨著這隻推舉隊伍的越來越壯大,其他官員即使反對,也不好張口了。若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被這麼大的勢力惦記了,那性命前程還要不要了?
一時間,整個朝堂就只有請立趙貴妃為後這一個聲音了。慶元帝似乎也扛不住這百官的呼籲,只說要考慮幾天。
終於在八月上旬,慶元帝在朝會上宣布,立後是大事,不可輕易定下。但既然百官請立,朕自然不能忽視百官的呼聲。為表慎重,貴妃趙氏接下來十天,需得每天在奉先殿齋戒祈福,若趙氏真是大周命定的,這十天,大周必定平安無事。反之,此時休要再提。
慶元帝旨意一下,威遠侯一脈自然喜不自勝。誰都知道,一般重大儀式前都需要齋戒的。但說是齋戒十日雖說長了點,但也不打緊,其實也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這皇后之位可以說是穩了的。
威遠侯府中,父子三人正在書房,商議著此次立後之事。
一個坐在太師椅上,看來來六十歲左右的老者開口道:「雖說此事已經是十拿九穩了,但為父到底有些不安心啊!」
說話的正是這威遠侯府的老侯爺。按理說這位實際年紀已經年過七旬了,但因為常年習武的關係,看起來比實際年紀小不少,頭上沒有一根白髮。
雖然早就把爵位讓自己的長子承襲了,但這候府的實際掌控人依然是他。
「爹,皇上聖旨都下了,板上釘釘的事,還有什麼可憂心的。」回話的是威遠侯侯爺,也就是趙貴妃的大伯父,對父親的擔憂完全嗤之以鼻。
可能是由於沉迷於酒色的關係,看起來有些蒼老,和老侯爺站一起,不明所以的搞不好還以為這兩人是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