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林玉軒已經十歲,賈瑚也十二歲了,他們決定要去金陵趕考,張氏一邊兒抹著眼淚親自給他們收拾行李,一邊兒不放心道:「軒哥兒、瑚兒,要不還是坐船吧?那個安全些?」
按理說,他們是在國子監讀書,是皇上恩準的,其實可以跳過院試和鄉試,直接參加會試的。
但賈瑚跟林玉軒現在年齡太小,尤其是賈瑚要是參加會試,還是欠些火候的,而他們這個年齡,就算中了,也沒辦法得到重用。
若是之後被打發翰林院蹉跎十年八年的,皇上是否還記得你這個人都難說。
但他們若是一直在國子監讀書,也同樣是在浪費時間,最主要的是,林玉軒這幾年,實在太想自己的父母了,他們每年只靠那幾封家書,實在難以解思念之苦。
賈瑚自然是最清楚自己表弟想念父母的心情的,所以,在得知林玉軒要參加府試,然後順便遊學的時候,他便也決定跟著一起去。
張氏跟賈赦也理解,同樣也不放心大外甥獨自遠行,加上兩個孩子這些年練功刻苦,還有驚蟄跟夏至已經成人,武力值可不是當年能比得上的,這才同意。
至於張明瑞,他是覺得,賈瑚現在最欠缺的不是功課,而是見識,還有,江南文風鼎盛,還有林如海這個皇上都誇讚狀元之才的探花郎給他們指點,所以很痛快的就放行了。
只是,林玉軒暈船實在太嚴重了,他是堅決拒絕坐船的,賈瑚也覺得這一路上自己的所見所聞是開闊視野的素材,能讓自己積累經驗,體會民生。
只有這樣,自己的文章才有血有肉,以後若是為官,不至於鬧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能真正的站在百姓的角度看待問題,為百姓謀奪他們真正想要的福利。
這就好比,所有人都知道燕窩比紅燒肉金貴的多,可是,富貴人家用燕窩養生,可是普通百姓卻更像要一碗油水大的紅燒肉活命。
對於林玉軒跟賈瑚說的話,賈代善是最支持的,甚至差點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賈家有這樣的後輩,他除了感謝祖宗保佑,已經說不出別的。
林玉軒兩人既然決定走旱路,自然是要輕裝簡行,兩人就帶著各自的四個隨身小廝,十人趕著三輛馬車上路了。
賈瑚跟林玉軒的馬是林如海跟賈代善求了皇上去御馬監親自挑選回來,焦大幫著訓練大的,達不到千里馬的程度,卻也是腳程極好又有耐力的好馬,更因為是從小跟著小主人一起長大的,極為通人氣兒。
最開始焦大給配出來的兩個小馬駒,因為長得比賈瑚跟林玉軒快的太多了,他們那時候沒有能力天天騎著它們出去放風,最後只能給了驚蟄跟夏至,現在就跟在他們的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