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並沒有那些牛心左性的想法,並不會有什麼批判程朱理學,把那些追逐科舉考試、仕途經濟的封建文人叫做「祿蠹」的想法。
不過,可能是天性使然,林玉軒知道,他還是從內心討厭四書和八股文,喜歡詩詞曲賦之類浪漫文學,這個問題不大。
就憑賈政手裡的家資,還有賈母那裡的財物,足夠他以後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做個甄士隱這樣的隱而不仕的員外也沒有什麼不好。
但先提條件是,必須讀書明理,林玉軒走之前,還特意跟賈寶玉談過一次,兩人也說好了,不要求他功名利祿,但至少能讀書明理,所以,他必須能達到秀才的水平,賈寶玉也是答應的。
賈蓉那裡,林玉軒知道的就有限了,都是通過賈瑚他們的書信中知道的一些事情。
不過,林玉軒倒是弄懂了這賈薔是怎麼回事兒,早前,結合書里賈珍說,賈薔是寧國府的正派嫡孫,林玉軒還在納悶兒,雖然賈敷確實有了賈瓏這個孩子。
但細算起來,賈瓏現在也不過十四歲,本身身體也不好,調理到現在也還是比普通的同齡孩子差些,不管是哪個長輩都不可能讓他這麼早破了元陽,壞了底子。
再說,就算是早早讓他成親,可賈蓉都快四歲了,那孩子也不該跟賈蓉差不多大啊。
後面才知道,賈敷早年發現不能生孩子可能是自己問題的時候,曾經收過一個族裡的孩子做義子,接受賈敷資助,並承諾,日後成親,長子給賈敷做嫡孫,為賈敷養老送終。
因為那個孩子家中獨子,幼時喪母,十六歲時喪父,賈敷那時作為賈家未來的族長,自然要出面幫著處理,覺得這孩子學問不錯,也愛學習,這才起了資助的想法。
那孩子感恩,這才主動認了乾爹,又承諾了長子送給賈敷養老的事情,兩家也就有了走動,不過,賈敷其實也沒把這事兒給放在心裡。
畢竟,那時候已經有了賈珍,俗話說得好,侄子門前站,沒有兒子也不算絕戶漢,以後家裡的一切都讓賈珍繼承,讓他一肩挑兩房就是了。
賈敷就是單純資助那孩子,左右他作為族長,也沒少資助族裡的人,更何況這孩子出息之後,外放做官,三節兩壽從來沒忘了他,兩家的關係就比較近。
這事兒一直也沒張揚,除了賈敷、賈敬兩夫妻,一直是沒有人知道這個的,沒想到那孩子還真就按照承諾在賈薔出生的時候問過,只是那會兒賈瓏早就出生了,這事兒就不了了之。
誰承想,小夫妻倆會出意外,最後是孩子的奶娘拼死將孩子送到了寧國府,賈敷知道情況之後,只能把孩子養在府里,左右也不差這孩子一口飯。
林玉軒笑道:「那大舅府上,現在可是夠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