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養豬知識,雖然現在不一定用的上,至少明白怎麼養,以後她有豬了,總比兩眼一抹黑抓瞎強。
加上裡面很多知識是她現在就能用得上的,比如馬鈴薯也就是土豆的種植技術,讓她知道土豆是需水大的植物,各個生長階段,對土壤的水分要求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同時它還對肥料要求也大,肥餵得足,土豆的產量就會提高。
難怪種植土豆的那幾組農田,對肥力的需求格外大,顏色動不動發白,需要補充新肥料。
黎瀟瀟翻看自己的筆記,土豆對水要求多,她是知道的,肥料這點自己真不知道,她把這點記上,覺得可以輪流種植土豆和黃豆,黃豆對肥力的要求沒土豆那麼多,而且還可以給土壤固氮。
她邊看邊思考,懂得多,自然知道怎麼做,想出更加合理的作物種植方式。
實驗成功後,不光能讓作物產量變高,同時還能減少施肥的頻率,這種成就感很讓人滿足,再枯燥無味的書都會變得有趣起來。
那麼多本書看下來,她最大的收穫就是作物不要連作,必須輪流換著種植,因為每種作物對肥料的要求不同,連作容易讓土壤里固定的有機物消耗嚴重,而且增加病蟲害發生的機率。
她之前就犯了連作的錯誤,導致農田肥力消耗快,並不是全部有機物被消耗一空,只是其中作物所需要的那部分沒了,但農田可不管是全部還是部分,給她的反饋就是要補充肥料,不然作物就停止生長。
黎瀟瀟看書以後發現這點,在白掉的農田上種植另外一種作物,本來白掉不能種植的農田,卻種植成功,而且顏色也變回正常土壤的顏色。
她看得是又驚喜又懊惱,早知道是這樣,她就不用白白填那麼多肥料進來,整天挖空心思搞肥,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在琢磨,果然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這個發現對於她來說,幾乎是跨時代的!
以前她一缺肥就補肥,導致肥料用得飛快,現在換一種作物繼續種,有時候還能換好幾種作物,直到換不了,再補充肥料,充分開發肥料的利用率,也就是變相拉長肥料的使用周期,大大緩解了她缺肥的危機。
靠這個發現,她打破肥料的桎梏,又開闢出五組農田,用來種現在最需要的棉花。
正好給何天兄弟送十五斤棉花過去,之前答應他們,可一直抽不出農田來種,才拖到這個時候。
約定早點完成,黎瀟瀟心裡少了一件事,人就感到輕鬆許多,否則總覺得欠別人什麼沒有做。
要不怎麼說知識就是力量,學習改變命運呢。
人果然還是要多讀書,不然你連種地,都種不過別人。
現在書籍少,都是巡邏營從圖書館扒拉出來,裡面的書也不是都能派上用場,而且還有不少損壞,書籍比較珍貴,所以只給借,不進行買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