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淮清自幼便才名遠揚,年及十六便考中文狀元,那時先帝還在位,對他頗為器重、允他自選任職去處,謝淮清本來該是文臣,卻自請去了邊陲做武將。
謝淮清一去五年未回,卻是屢建奇功、對大夏邊陲安定貢獻巨大,已經升至了大將軍,還有「常勝將軍」的美名遠揚。
邊陲武官等閒是不離戍守之地的,但謝淮清幾個月前又打了一場大獲全勝的仗,還讓虎視眈眈多年的金國簽訂了降約,大夏北境往後太平既定。
如今謝淮清回國都,既是述職、等待封賞,也是要看皇帝怎麼安排他接下來的去處。
這般年輕又功名赫赫的大將軍,父親還是當朝丞相,嫡長兄在翰林院任高位,闔家文武重職都占了個全,以皇帝此前暴戾多疑的行事作風,朝中不少人都覺得,謝淮清這次回來就該是再也出不了國都馥城了。
莫說是當今這位暴君,就謝家這滿門的情況,放哪個皇帝身上能不忌憚?
即便前幾日蘭微霜才將朝政大權交由了謝照古、還「放過」了謝緣君,但大臣們對謝淮清的結局仍不看好,覺得謝淮清此番回來,能活著過年都算當今陛下有理智。
而蘭微霜如今思索過後,還真沒打算再讓謝淮清出馥城、回去帶兵。
不過也沒打算弄死他,只是考慮到原書劇情里謝淮清的角色定位,蘭微霜想把謝淮清耗在國都而已。
第6章
原書劇情中,謝家滿門看似和睦,實則謝淮清與誰都不睦。
後來作為主角的謝緣君弒君篡位,謝淮清倒也不是對大夏和暴君有多忠心,就是看不慣謝緣君而已,便打著「匡正綱紀」的名號想要再造謝緣君的反,從邊陲一路集結了人馬趕赴馥城。
結果謝淮清這自幼習武、身經百戰的常勝將軍,死在了並不會武的謝緣君劍下……非要說的話,善游者溺、善騎者墮,這事兒倒也不是全然不可能,但就是叫人覺著無語。
蘭微霜打算把謝淮清留在馥城,這樣一個和主角立場相悖的人能派上用場,也能借他打卡一下暴君行徑、走走支線任務,而且說不定能改變謝淮清的結局。
好好的青年才俊,身強體壯沒病沒災的,幹嘛非得走英年早逝的路呢。
蘭微霜自己惜命,便也挺樂意惜別人的命,反正是順手的事,成不成也都看命。
第二天,到了往常謝緣君該來罰跪的時候,九思卻進來忐忑不安地通稟:「陛下,謝丞相求見,說是為子請罪來的。」
蘭微霜挑了下眉:「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