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雙方的目的大相逕庭。
那幫大臣催他娶妃, 是想從他這個獲得格外的聖恩。
華榮昭給年聽雨找侍臣, 則是怕他孤單。
兩者一個是處心積慮的算計,一個是別樣的關心。
而這裡面的曲折,戚元懿肯定也能想明白。
她和華榮昭的關係那樣緊張, 都無法改變華榮昭的決定, 那就更加別提年聽雨這個和華榮昭關係還不錯的人了。
所以,眼下只有選擇第二條路,才能改變現下的情形, 而他也必須選擇第二條路。
藺阡忍道:「太皇太后, 這件事並非無解。只要臣考取功名,褪去侍臣的身份, 然後將臣的經歷廣而告之,就可以保住皇室的顏面。」
戚元懿並不是沒想過這個可能,但她實在不信眼前這個出身普通的人能有什麼建樹。
戚元懿狐疑道:「參加科舉的能人志士數不勝數,你出身微寒又沒有仔細學過經義策論、四書五經,你如何能保證自己一定可以考取功名?」
「臣可以!」藺阡忍篤定道:「考取功名又不一定非得熟背經義策論、四書五經,不是還有武試這條路嗎,臣粗人一個,從小就天天跟人打架,走這條路再合適不過了。」
大乾重文輕武,武試經常被人忽略。
而且每年參加武試的人也不多,建功立業更是寥寥無幾,所以武試就更加不容易被人想起了。
今日要不是藺阡忍提起這件事,戚元懿還真沒想起來大乾的科舉還有武試這個選擇了。
如果走武試這條路的話,眼前這個人確實有點機會,但戚元懿還是保留一部分質疑。
「武試這條路對你而言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難保今年的武試會不會有天縱奇才。」戚元懿道:「開春就是盛京武試的初選,從現在開始準備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但中間還要過年。」
「哀家念你身世悽苦,便給你兩次機會,今年考不中功名明年還可以再考一次。但你明年若是還考不中,就別怪哀家翻臉不認人,將你趕出去了。」
武試不同於文試。
因為參加武試的人少,再加上軍中從建朝起就十分缺乏將才,所以武試一年一辦。
可就算如此,大乾從建朝到現在,也只出了兩位聲名遠揚的將軍。一個是年家軍的統帥年戰北,一個是長纓騎的統領蘇海成。
而今,也只剩下蘇海成這一位能抗事的將才了。
走武試這條路,藺阡忍有絕對的信心,但他還是在戚元懿面前收斂了。
因為戚元懿不喜歡傲氣橫生的人,在她看來傲氣等於狂妄和自大,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