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又興高采烈地黏上來,直到上課才消停。
兩人就這樣形影不離地度過了少年時期,也算是青梅竹馬。
春去秋來,隨著曦月年歲漸長,她變得越來越像畫像上的高祖。
這下不僅劉啟的眼神不對勁,就連竇太后看她的眼神也開始不對勁了。
漢朝以孝治天下,就算是皇帝,也要每天去向太后請安。
按道理太女也要去請安,但竇太后直接免了。
就這樣又過了兩年,劉啟身體不行了,臨死前把曦月叫到了床前。
他氣若遊絲道:「有一個問題我一定要知道……」
曦月大概知道他想問什麼,於是道:「你問吧。」
劉啟目光如炬地盯著她:「你究竟是不是……」
曦月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只是像一個長輩一般讚賞道:「你做得很好,你的父親會為你驕傲,我也會為你驕傲。」
劉啟臉上泛起激動之色,仿佛得到了什麼重要的肯定,大笑三聲,然後溘然長逝。
劉啟死後,年僅十六歲的曦月登基為帝,接手了這個龐大的帝國。
自從開國以來,為了讓百姓休養生息,朝廷一直採用的是無為而治的道家學說。
整個社會呈現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
然而現在已經過去了七十年,國力早就恢復得足夠了。
曦月不再需要無為而治,她想要進行集權,讓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也許是因為她太過年輕,大臣們總是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她的改革並不順利。
但有一個人,永遠都是支持她的。
那就是陳皎,他繼承了父親的侯位,站在了朝堂上。
每次他都是最早來上朝的,然後站在朝堂上開始打瞌睡,畢竟他真的聽不懂國家大事。
其實像他這樣的富貴閒人,完全可以領著俸祿,然後不來,但他從來沒有缺席過。
他就這樣昏昏欲睡,那張金尊玉貴的臉在一眾鬍子花白的老臣中間,顯得無比美麗動人。
直到朝堂上出現反對的聲音,陳皎像是被觸發了某種開關,一下子就醒了。
他開始和反對派們對線,慷慨陳詞地指責對方,務必把對方氣得跳腳。
陳皎一個人其實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有這樣一個人維護自己,實在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每當這時,曦月都會露出一絲笑意。
隔著滿殿的大臣,隔著帝王冠冕上垂著的珠簾,陳皎在那深不可測的帝王眼眸中捕捉到了一絲笑意。
他仿佛受到了鼓勵一般,更加起勁地反駁那些大臣了。
下朝之後,他照舊獲得了一份賞賜。
陳皎十分高興地想要進宮謝恩,得到的回覆卻是陛下政務繁忙,不必謝恩。
好吧,那就下次再找阿徹。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