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他冒犯了黛玉,賈蓉去林府拜年的時候,黛玉就告了賈寶玉一狀。
回府後,賈蓉就開了祠堂,當眾申飭賈寶玉失禮,缺乏家教,令其每日跪在祠堂抄寫族規,抄完五十遍才許回去。
本以為賈寶玉多少有些廉恥心,哪知才過去兩個月,就故態復萌。
賈蓉嘆了口氣,「此風不可長,長此以往,咱們家的家塾就廢了。」
「老爺打算怎麼辦?」鼓山問道。
賈蓉冷笑,「怎麼辦?我早就有意整頓家塾,只是一直忙於朝政,沒時間料理罷了。既然出了這種事,就不能再拖下去了。」
頓了頓,「我修書兩封,你一會兒叫人去金陵給我送信。」
這信是寫給他在金陵認識的幾位朋友。
其一就是馮淵,其二是蔡志帆。
這二人都是秀才,又是金陵本地人,有不少交好的同窗。
賈蓉知道馮淵和蔡志帆都有大志,不可能來他們家的家塾做先生,因此寫信只是請他們幫忙介紹幾個出身不高,家庭困難急需用錢,人品好、學問高的來做賈家家塾的先生。
他已經決定罷免賈代儒塾掌的職位,並且不打算再讓族裡的老人掌管族學。
他不打算再設塾掌之職,並且決定要將賈家子弟和借讀的外姓學生分開教學。
賈家子弟和外姓子弟,分別設蒙學堂和進學堂。
蒙學堂顧名思義,就是給孩子啟蒙的。
進學堂得考中了童生,才能入進學堂,如果考中了秀才,就算從賈氏家塾肄業。
若是想在科舉一道深耕,那就去府學讀書,考中了秀才的學子本就有資格入學。
賈氏家塾只是讓族中讀不起書的人,能有個地方讀書,而不是要用賈氏家塾培養出多少人才來。
賈蓉目前也沒有大動干戈的想法,他自己的個人問題都還沒處理完呢。
兩位舊友回信之前,賈蓉暫時不打算動家塾,但一些在族裡混吃混喝,不好好學習,還要攪合得別人不能學習的人,不能留。
「你派人去查家塾裡頭那些人是混日子的,整理個名單給我。」賈蓉吩咐道。
鼓山會意,「明白。」
這之後,賈蓉照常去衙門辦差。
他公務多得很,哪裡有閒工夫每日盯著賈家的破事?
幾日後,鼓山交上來一份名單。
家塾里如今男風盛行,好些相貌生的不錯,家世又不好的人,經過薛蟠的闊綽,有意的接近族學裡條件好的人,比如賈寶玉。
大部分是外姓借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