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洋人的錢來養他們的水軍,這主意不錯。
還有就是,西洋人來大清經商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從前朝開始就不斷有人過來,而不管是前朝還是本朝都沒有過去西洋看看的打算。
有道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西洋商人能來大清,他們大清的商人為什麼不能去西洋?
別說什麼父母在不遠遊,只要能賺到足夠的錢,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一定會有人願意去。
看那些西洋商人就知道,他們寧肯在廣州受欺壓、在朝廷明令禁止之下還違抗禁令去寧波,肯定是因為這一來一回賺到的錢足夠多。
既然如此那還要什麼西洋商人,他們主動派商船去西洋豈不是更好,還省得有中間商賺差價。
他們大清地大物博什麼東西都不缺,西洋商船帶過來的東西大部分都賣的不好,西洋有的他們都有,西洋沒有的他們也有,只有那些和大清不一樣的新鮮東西才稍微有點賺頭,他們的商船返航的時候帶上就行,不然空船回來也不太好。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總之就是掌握主動權絕對沒壞處。
莊親王說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讓乾隆皇帝打消關掉閩、浙、江三海關僅保留粵海關的念頭,但是接下來問題又來了,誰去打理海關的事情?
雖然乾隆皇帝很不想承認,但是他很清楚粵海關里里外外都爛透了,如果真的要給海關立個章程,粵海關連帶著兩廣總督衙門都得被拉下水。
海關衙門和總督衙門都落不到好,廣東十三行會面臨什麼處境更不必說。
強龍不壓地頭蛇,廣東那些商人和西洋人打慣了交道,把他們惹急了指不定他們能鬧出什麼事情來,所以派去的人一定得有手段,不能過去壓不住亂子還把自己給搭進去。
海關衙門是個肥差,就算四個衙門只有一個的收益歸內務府,其他三個都歸戶部,派去打理海關衙門的也必須是皇帝的親信。
得是皇帝的親信,還得有手段能鎮得住場子,還不能太貪心,這樣的人才應該放到更重要的地方,派去南邊管商賈之事實在是大材小用。
別說乾隆現在挑不出合適的親信臣子,就算能挑出來,他也捨不得讓人去海關衙門。
軍機處的人手尚且不夠用,斷沒有捨本逐末的道理。
倒是十六叔現在閒著沒事兒干,這主意本就是十六叔想出來的,以十六叔的手段用在那裡雖然也是大材小用,但是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