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充盈了,新帝的腰杆子也硬了起來,更加倚重蘇家,在他的支持下,蘇離在戶部不過三年, 就像火箭一樣升上了正三品的戶部侍郎。
正當大家以為這位金財神會一直在戶部摟住錢袋子時, 蘇離卻又猝不及防的轉向了工部。
進入工部後,蘇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匠人的地位, 他鼓勵創新,並在寶源局中專門設立了一個部門,對匠人提交的優秀作品進行評定和嘉獎。
同時,蘇離還鼓勵農桑,在屯田司中選了不少擅長農務的人開始嘗試改良農作物。
其實這件事情,蘇離很早就在做了,甚至在之前的葉城就已經有了一些成果,眼下有了整個國家做後盾,他的實驗很快就有了進展。
蘇離在工部待了整整五年,做到了正二品的戶部尚書,同時還兼任太子太傅,整日忙的不可開交。
但辛苦是有回報的,他組建的班底經驗越來越豐富,不但成功培育出了產量驚人的雜交水稻和小麥,還培育出了不少好吃的瓜果蔬菜。
匠人們層出不窮的器具改良也漸入佳境,在專項資金的鼓勵下,寶源局天天都能收到新東西,其中有不少都是民間百姓的發明,蘇離甚至還在其中看到了一架類似現代紡織機的雛形。
這些並不為朝堂中人所看重的奇淫巧技們,正如春風化雨一般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整個國家的民生和環境。
費盡心力將工部的整個架構建設好之後,蘇離又將目光轉向了教育上。
他沒有貿然去動涉及了多方利益也最敏感的科舉制度,而是將重心放在了百姓的掃盲上。
蘇離下令命人在鄉鎮建設了大量的識字堂,規定當地童生以上的學子必須每十日去識字堂上課一天,並用減稅誘惑百姓,只要家中出一個人在識字堂讀書通過考試,就能減免當年大半的賦稅。
一時之間,民間掀起了送孩子識字的風潮,尤其是家中那些還不能下地幫忙幹活的小孩子,送去識字堂不但有人幫忙帶,還能蹭一頓午食。
小孩子記憶力好,年末的考試也不難,只要識得百字就可以通過,書讀的比較好的孩子還能收到獎學金補貼家用。
一些有天賦的孩子則會被朝廷重點培養,進入啟慧堂得到免費讀書的機會,日後就算考不上科舉,也能憑藉自己的學識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
蘇離藉助這些政策灑下了智慧的種子,他相信,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發展,最終會席捲為改變整個國家的浪潮。
隨著蘇離各項改革的出色成果,他在朝中和民間的威望也日漸強盛,終於,在三十而立的這一年,蘇離成了大梁歷史上最年輕的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