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信中提到了自己落榜之事,也提到他和秦淮现在的境况,写到最后,没有别的了,卫霍咬了咬笔杆头,唤了秦淮进屋,问他还有没有别的想在信中说的。
午休前,卫霍打算去寄信,却从下人那里收到了一封来信,正是陈束寄来的。
他忙拆开一看。
陈束在信中说,若他能够高中,自然没有什么,假如不幸失利,也要尽快调整好心态。如果是后者,陈束还建议卫霍进入江无的书院入读,不必一定要回到安阳。一来,江无乃天子所处之地,在京城的书院中就读有利于卫霍了解国事,丰富见闻,写出针砭时弊的文章,二来,陈束深觉自己学识有限,卫霍若能拜在江无大儒的门下,想必也更有进益的空间。
信是一个多月前写的,差不多是在他们出发时一同寄出,陈束早早地就替他做了长远谋划,卫霍心中很是感激。
将原本已经写好的信撕掉,他思考了半日,在金乌西沉时重新写好了一封,答应了陈束的建议,然后托人将信送了出去。
虽然做下了决定,但书院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去的。卫霍次日打听了一下,要进书院,就要先拜在其中一位夫子门下,至于姓甚名谁,什么脾性,还得继续打听一番。
两日之后,大清早卫霍就起了,他换上一身儒服,用发带将一头乌发束得格外齐整,诸事妥帖后,他动身去了江无最大的长吟书院。
详细打听过后,卫霍最终选的是一名叫做常荣的夫子,听说其在学问上见解独到,论辩时往往是妙语连珠,独辟蹊径,这是优点,缺点则是脾性略微孤僻冷淡,谈不上亲和温厚,要求严格,要做他的学生并非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
一般拜师都要带束脩,但常荣早年就立下规矩,不收礼,要拜师可以,看才华,看缘分,名下的弟子也比其他夫子要少。
卫霍一路上还有几分忐忑,不知道自己同这位夫子有没有那所谓的缘分。
想了半天想得脑壳疼,卫霍摇摇头,罢了,既然都说看缘分了,那就放宽心,一切随缘。
长吟书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自陈国建国以来,培养了诸多人才。
一进书院,大门内先是摆放着一块白色巨石,上面阴刻着“长吟”二字,那字迹瘦劲有力,□□丰满,卫霍忍不住站在原地多看了几眼,然后才顺着小径往常荣的住处行去。
小径幽深,两旁栽种着松柏和竹子,鲜绿一片,越往深走,卫霍越有进入深深丛林的错觉。
小径尽头坐落着一间小屋,样式看上去简朴但不贫寒,门前和屋子周围都干干净净的,想是有人常打扫。
卫霍走到门口,抬手敲了敲门,询问道:“请问常夫子是住在这里吗?”
不多时,里面传来一声粗哑的回答:“谁啊?什么事?”
卫霍抬手行礼,敛眉道:“在下名叫卫霍,想入书院就读,特来拜见夫子。”
里面再没有应答,卫霍想着兴许里面的人是没有听见,又重复了一遍,话未说完,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身着褐色长衫,约莫四十岁的男子站在门内,五官端正严肃,目光炯炯,锁眉看着他。
“来拜师的?”
“是。”
常荣不看他,侧过身,抬手指着另一条小径:“我今年没空,不收学生了,顺这条路往东走百米,左拐可以拜见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