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1 / 2)

财名利是人生第一大圈,是世俗之人的劫难。因为了它多多少少人为此马失前蹄败名裂。

“财”是第一大“圈”。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财的地位越来越高,多少人为了金钱甘愿受尽痛苦和屈辱,或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或寄人篱下拼死拼活;更有甚者,为了谋取力损公肥私,贪污受贿,坑蒙拐骗,甚至走私贩毒,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借用莎士比亚的话说:“金钱啊金钱,你这万能的魔鬼,多少东西因你而改变。白的可以变黑的,恶的可以变善的,丑的可以变美的”

“”是又一大“圈”。正如孔子所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者也”在当今这个炽盛的“开放”年代,人们对的恋更加肆无忌惮。许多人已经不把邪当作一种恶行,他们为了*一切都无所谓。在种种灯红酒绿、糜烂腐化的环境染污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弥足深陷,难自,况且这又是人最容易被吸引、被惑的地方。正如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法师所开示的:“杀是苦事,故言惨易;是乐事,故言惨难。今为一喻,明明安毒于恶食中,是杀之惨也;暗暗安毒于美食中,是之惨也。智者思之”

“名”是一大“圈”。面对镜,闪光灯和众星捧月般的“尊贵感”面对“流芳千古,美名远扬”的惑,多少人陷入名的“圈”中无法自拔!有一句语做“名缰利锁”相对于“利”来说“名”的惑更加隐蔽。在世间,稍微品格良善之人往往就能不被“利”所惑,但是“名”的枷锁,一些“大贤大智者”都不能幸免。在竹窗随笔中记载,曾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感叹:“唉,这世没有不好名的人啊!”旁边有人随即奉承:“正如您说的,这世不好名的只有您老一人啊!”老者听了,顿时心花怒放,全然不知自己已经中了别人的圈套,可见“名”关多么隐秘难破!

对于众多人来说“责任”是最大的一个“圈”在很多人看来“责任”是一个颇显高尚的字眼,可就是为了这个“负责任”的虚名,多少人早出晚归,殚精竭虑,广营众务,兢兢造业于世间,乃至积劳疾,抱憾终生。暇满难得之人空耗于世间俗务,而不能用于修行办道了生脱死,纵然所造善业无边,到来也必定堕入轮回之中饱偿痛苦。更有甚者,以“更好更快”完家庭、社会责任为借,不顾因果之铁律,铤而走险,乃至税漏税,贪赃枉法,造劣贩假等等。一旦无常到来,这些人必然遭受恶报,自食恶果,所谓“所作不失,未作不得,自作自受”至此方信佛语不虚,但是却悔之晚矣,回天无力。

进而言之,对于修行人来说“感觉”是一大“圈”“光影”是又一大“圈”正如金刚经所说:“不住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即眼根所对,包括明暗等一切光影和现象。“声”即耳根所对,鼻所闻用“香”作代表,所尝用“味”作代表,体所接触的包括冷等种种感觉,都可用“触”来作代表。“法”包括万事万物,乃至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通过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修行要无所住,无所执,一切内外境界皆不可执着。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任何“感觉”或“光影”现起之时,不要随它去,也莫管它,也不必畏惧它,也无需断除它,只是当下安住于法,一切妄想在现起的当下自然解脱,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之,若执着种种光影和感觉,则是自陷妄想之“圈”中,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最新小说: 幽瑟(星际1V1) 御兽仙族 反派头子的作死日常 云雾肆意 我一精神病,被挑中参加规则怪谈 谁家打野搞纯爱啊 遗书 良药 性爱成癮 [清穿同人] 清宫重生宠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