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少白衣考生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原先不敢肖想的前三甲位,也不再是痴人說夢了。
殿試的前一日,魯仲仍在菩薩廟中溫習功課,明日就是最要緊的殿試,此時的他心緒煩亂,也無心讀書,憂心忡忡地問道:「澄明兄,明日殿試,會出什麼題目?」
姬澄明只是抱著一本《道德經》翻看,隨口應道:「這事我哪裡會知曉?」
「反正也看不下書,咱們且猜一猜,若你是考官,你會出什麼題目?」
姬澄明眸中微光一閃,嘴角一條,露出了一絲譏諷的微笑,「想來,必定是『正名』二字。」
「哦?何為『正名』?你展開說說。」魯仲十分感興趣,湊上前來問道。
姬澄明淡淡一笑,不再說話,只是將那本道德經蓋在臉上,闔眼小憩。
魯仲見他不言語,自言自語道:「身正不怕影子斜,若他行的是大道,又何須『正名』呢?」
殿試當日,當考捲髮下來,魯仲看著白紙上寫的題目,心中更加佩服姬澄明,不禁感慨,這題目果真被澄明兄猜中了。
殿試的題目是:「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
本次殿試,在文宣殿舉行。
文宣殿乃是一個偏殿,自攝皇帝顏巽離還是攝政王時,因在此處辦公,召見大臣,這文宣殿也益發重要了起來。此時,文宣殿上一人一桌,坐滿了三十五名貢士,頗有些緊湊。
本次殿試的試卷每一份都是裝在蠟封的信筒之中,乃是攝皇帝顏巽離親自擬題,在殿試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題目是什麼。
八位大臣乃是本次讀卷官,他們在本次文宣殿督查考場紀律,他們心中也頗為好奇,四處巡視,瞥到本次題目乃是:「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心中頗感驚訝,仔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意思是說,孔子對仲弓說:「耕牛之子身上生有赤色的毛,並且有圓滿端正的兩角,即使想不用它來祭祀,山川之神難道會捨棄它嗎?」*
這句話最淺顯的意思,是說傑出的人才,可以不論平凡的出身。用人要用他的德才,而不是看他祖上有多麼闊氣,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身」。
今日殿試,坐在這文宣殿中的三十五名貢士,約有一半均是白衣相公,這在本朝幾乎是前所未有之事,這句話真真是十分應景。
此題頗為淺顯,考生們也都紛紛了悟其意,只見三十五位考生,人人面色皆異,最高興的那一等人,便是沒出身、沒地位,只能讀書科考來改變命運的白衣書生,他們解讀出「英雄不論出身」的含義,人人面有喜色,如千里馬遇到伯仲一般,拿起筆來,奮筆疾書。
那些出身名門望族的世家子弟,以謝玄為首,拿到考卷,面上說不上有多歡喜,他們也知道攝皇帝布下此題的用心,他們雖也有才,但平心而論,只是論才能,不論出身,他們當真有十足的把握,和那些寒窗苦讀十餘年的白衣相公相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