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出現的自然是余達所率領的騎兵,西州軍的連弩還是能給突勒騎兵帶來殺傷力的。
突勒兵大約是沒有料到西州的弩箭有了改進,原先打算硬頂一波,就可以短刀相接,以人數優勢衝擊對方陣型,但沒想到西州軍的弩箭像是用不完一般,前面的人接二連三倒下,他們才衝到刀槍範圍內。
到了近前,西州軍全體改弩為刀,以陌刀大力對抗突勒騎兵的短刃,雙方各有優劣。
一擊過後,雙方散開,隨後重新騎馬衝殺。
騎兵的高機動性,以及巨大的衝擊力,是步兵比不了的。
雙方打得有來有回,但是站在城牆上,以望遠鏡觀察戰況的雲舒卻知道,余達這邊的並沒有什麼優勢。
由於城內需要人留守,而且這還是第一波交鋒,雙方皆有試探的意思。余達這邊出動的人數只有五千餘人,但對方至少是西州軍的三倍有餘。而兩方廝殺的戰場後方,是突勒兵的大隊人馬。
旌旗飄飄,除了三萬騎兵之外,突勒這次居然還帶了將近五萬人的步兵。
阿依木迂迴去烏思的人數,跟這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雲舒臉色深沉,兩方加起來,突勒此次出動了近十萬人,這是對西州勢在必得!
原書中並沒有描述此戰的突勒軍人數,因為在此之前西州軍已經彈盡糧絕,書中描述更多的是西州軍的慘狀,以及西州百姓的決心。
雲舒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到來,改變了一些事情,導致了此戰的時間和人數都產生了偏差。
不管如何,此戰他們必不能輸。
戰場上余達所率的西州軍還在與突勒軍衝殺,大約是觀察到西州這邊沒有派人增援,於是突勒的騎兵陣營中,又派出了一隊騎兵。
雲舒居於高處,且有望遠鏡,自然看到了突勒軍的動作,於是立即讓人吹響號角。
此前雲舒就與親衛隊以及西州軍約定好,將號角聲定了好幾種方式,現在這個號表示的是有危險要撤退。
正在與突勒軍搏鬥的余達在聽到號角聲的瞬間,立即下令撤軍。
若是雲舒指揮撤退,這些將士可能還不會買帳,覺得自己這方並沒有落敗不該撤退,但這是余達的軍令,戰場上軍令如山,他們即便覺得雲舒的撤退指令不正確,也只能聽從余達的命令,迅速撤退。
西州騎兵瞬間掉頭,齊齊回城。
突勒軍的統帥見狀,立即下令全體追擊,並在心內得意,看樣子西州城確實空虛。
但是追擊的突勒軍並沒有注意到,西州軍即便撤退,陣型也沒有太過慌亂,甚至是他們每一隊跑的路線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