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謝振華正忙著給他兒子寫申訴材料呢,便沒再理會胡偉民。
胡偉民只得再去想別的法子。
他提著那半桶醬油,捂著火辣辣的屁股往家走,沒想到在半路遇到了鄭錦繡,趕緊熱情地迎了上去:「鄭嬸兒,您今天來出診啊。」
「是啊,哎呦,這口碑打出去了也不是好事,我這都快忙不過來了。」鄭錦繡其實開心壞了,老百姓是最講究實惠的,中醫對症下藥,藥價便宜不說,還可以徹底根治一些毛病,只是中醫的缺點也很明顯。
第一,這是經驗總結性質的醫學,所以得不到現代西方醫學的承認,在經歷過國民政府的打壓以及新時代的誤解之後,中醫的處境越發的艱難起來,很多人都當中醫是封建迷信,是哄人的玩意兒,這讓中醫的傳承舉步維艱。
第二,這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摸索和實踐的醫學,而且不同的人,可能表現出來的病症是一樣的,但實際的病因卻大相逕庭,怎麼能夠追本逐源,認清患者真正的病因,這需要大量的病例積累,所以中醫的傳承一直都是就是精英教學的性質,一個師父頂多帶幾個徒弟,沒辦法像西醫那樣,規模化教學。
第三,中醫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藥價便宜,對症下藥後也能起到根治的作用,但中藥見效慢,療程長,很多人沒有那個耐心,便相繼投入了西醫的懷抱。比如同樣是發燒,可能張三是熱症,李四是寒症,中醫需要對症下藥,光是熬藥就費時費力,可西醫呢,管你三七二十一,直接給你來個退燒針或者直接給你掛點滴,很快就好了。這就讓百姓們產生了一個誤解,覺得中醫在騙人,其實西醫這是強行把體內的溫度退下去了,並沒有真正根治對應的病因。仔細觀察,會發現打針或者掛點滴的人,他們越往後越容易生病,相反,服用中藥慢慢調理的人,一般都不會再頻繁地發病。但這有什麼用呢,在大多數人都質疑中醫的年代,中醫再好也只能在夾縫中求自保罷了。
第四,藥材的獲取不容易,這跟西藥的製取完全不好相比,中醫大多數取用的是天然存在的事物,比如花草的根莖葉果皮,比如牲畜的肝膽皮血糞便等,這就沒有辦法像西藥那樣規模化生產,所以藥材的獲取也在新時代受到了制約。
基於以上四點,鄭錦繡這些年的不被理解便成了一種必然。
也正是因為不被理解,所以她才會因為兒媳婦的理解產生了一種「遇到知音」的感情。
是的,霍恬恬說起來是她兒媳婦,但其實更像是她的知音,她的朋友。
她這麼努力地接診賺錢,想的不過是可以把各種中藥材都備齊了,可以一樣一樣地教給兒媳婦,讓她學得更透徹更到位一些。
所以別看她好像沒有工作,也不需要去生產隊上工掙工分,可她忙著呢。
這會兒正要去給一個公社書記的兒媳婦保胎,所以她行色匆匆的。
胡偉民覺得她這樣實在是辛苦,正好自己也想著自立門戶,便有了個大膽的念頭:「嬸子,您這樣太辛苦了,不如租個鋪子,正經開個診所。地方我來幫您物色,到時候我負責幫你聯絡接診和藥材的事,您給我每個月支點辛苦費就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