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再塑造了一位符合刻板印象的高級雄蟲,通過他對中等雌蟲的愛意表達,以及超脫現實的羅曼蒂克愛情喜劇,來滿足雌蟲們的幻想。
邏輯上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也是愛情故事裡常用的橋段。
愛情偶像劇和言情小說中有一個經典論調,女主角是來代入的,男主角才是真愛。
秦延根據蟲族兩性關係的強弱,下意識讓雌蟲成為故事中的代入角色,所以莫里的形象非常的單薄。
而雄蟲承擔了幻想角色,占據了拯救的位置,秦延花了很多的筆墨在艾維身上。
但是秦延忘記了,這不是人類世界。
情感關係的背後折射的是社會環境,流行文化的背後同樣存在著社會因素。
區別在哪裡呢?
區別在於蟲族的特性。
拋開社會共識,拋開文明社會帶來的道德約束,拋開知識帶來的思想解放。
蟲族就是一個極為好戰的種族。
是一個極端的社會達爾文論的種族,信奉優勝劣汰,弱肉強食。
這樣的種族,他們認為只有強者才有資格延續自己的基因。
為了基因的延續他們追逐雄蟲,對雄蟲百依百順。
他們看似隱忍,看似卑微,其實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延續基因。
討好雄蟲,在他們看來跟在社會討好特權種沒什麼區別。
這不是愛,是生存。
只是他們表面上的恭敬,掩蓋住了他們內心不屑。
而愛情故事是拋開了所有的約束,追逐本能的碰撞。
當秦延提出以兩蟲相愛為基石時,在課堂接受過『愛情理論』的雌蟲們可以接受這個設定。
但是對於《虐愛》這個故事模型,他們本能的排斥。
他們無法理解。
他們無法共情。
可能會有一部分雌蟲情商相對發達能理解與共情。
但是大部分的雌蟲無法做到。
雌蟲們刻在骨子裡的掠奪本能,讓他們無法理解被拯救的愛意。
只是看起來很美好,所以他們接受,雌蟲們很善於接受。
但是這個故事沒有戳中情緒,更多是滿足了獵奇帶來的刺激。
愛情故事是把兩個地位不平等的蟲,放在了一個平等的線上。
大家站在天平的兩端,把愛意投擲上去互相拉扯,看哪只蟲是最後的贏家。
在這樣的敘事前提下,秦延忽視了雌蟲的本能。
而是習慣性用蟲族兩性關係模板,打造了一個簡單的、缺乏實際、毫無代入感的故事。
所以獲得關注只停留在優優平台。
這不是秦延想要的效果。
他不滿足於這微小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