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等小廝戰戰兢兢過去,就見雙喜拆掉了牌子,換上了一個十文錢一捆,十文錢一捆,優惠大促銷的牌子。
他有些無措的回頭看了自家主人,韋向行感到有些丟人,氣得揮著衣袖,扭頭走人。
看見人走遠了,雙喜心裡不禁得意了一下。
還好他早有準備,認準了知府里的人。
王懷玉在這裡坑了韋向行一下,但到底一碼歸一碼,為了彌補借用人家的名人效應,凡是郡主府出產的紙張、紙巾,都按時定量的往知府里送去。
除了送去知府府里,紙張最大的開銷便是在蒼梧這個五個縣的學堂里了。
「學堂一定要落實下去,村裡的娃娃還沒有能力都讓他們上得起學,但縣裡的娃娃凡是到了五歲的,就必須得送到學堂里來。當然要是有附近村裡的孩子來讀書,也不能拒了他。然後學堂包中午一頓和筆墨紙硯,每上五天課休息一天。」
「我投那麼多的人力物力下去,可不是為了鬧著玩,搏個光鮮亮麗的好名聲而已。而是要他們都能認得字,還要你們選出些聰慧好學的孩子,繼續往下教的。」
王懷玉現在辦的只是蒙學,給五到十歲的孩子開蒙識字而已。等這些孩子都讀過一年書,認得點學問也看得出天賦了,才選出有能力的人繼續培養。
聽到王懷玉的話,被她用三十封信從京都叫過來的王安雲總算是安心了些。
「郡主心裡有成算就行,不過就算是只招收五到十歲的孩子,一個縣裡也有五六百個。這些的筆墨紙硯就不過了,還要包一頓吃,是不是有些消耗太大了?」
「你想要培養自己的人,這個我是支持的。但是這成本也太高了。」甚至王安雲都不明白,這樣大張旗鼓的教人識字是不是真的能如她計劃所說。
「錢的事情不用擔心,只要三叔伯您能幫我把這個學堂的事管好就行。」王懷玉篤定道。
蒙學只是一步,等蒙學的孩子選出來了,她便要開小學,然後開大學。(看xiao說公眾號:xttntn)
十年,她給自己定了一個期限,十年一定要讓嶺南的小孩都讀上書!
蒼梧縣的學堂已經建好,就在郡主府沿著出去的那條街上,有些偏僻但環境清幽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來教學的人,大都是從王家或者康家、林家、婁家這些推薦過來的,大多是一些認得字,受過些教育但沒有謀生本事的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