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琢磨了一下這兩個詞,發現王懷玉總結得相當獨到。可不就是嘛,這些世家捨得花高價錢買的東西,就是為了買一個優越感。要是知道和大家都一樣,怎麼可能會要呢。
至於一年的時間,剛好能把玻璃出售在京都這樣大地方的人,等他們高價買了玻璃做窗戶,他們的新產品也出來了。那現在這些淘汰的東西,低價賣給普通百姓他們就不會關注了。
婁明運又學到了一點,當即給出自己的意見。
「既然玻璃和瓷器差不多,那我們可以用它做花瓶、餐具、日常用品。凡是陶瓷能做的,我們玻璃也嘗試一下。如果能做得出來,那售賣的方式就和懷玉說得那樣,一樣樣的推出。」
買什麼價錢,用什麼樣的方式,取決於能不能做出更有新意的東西。這關係到賺錢的事情,玻璃廠的工人尤其是那幾個負責的匠人,狠狠的點頭應下。
廠子賺得越多,他們分到的就越多,自然得卯足了勁去干。
玻璃廠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等到了九月份的時候就出了第一批貨。這一批貨比樣品還要透還要亮。
第一批貨在十一月初,選了最漂亮的三百件,用棉布、麻布、稻草,里三層外三層的裹好,趕在年節前送到了京都。
作為大齊的皇帝,梁武帝自然是第一個見到且享受到的人。正值年節,各地的官員回京述職或是進奉當地的土特產,王懷玉不想出現合浦金珠、荔浦芋頭這樣勞民傷財的事情,所以一直給的都是不太常見但也不難得的東西。
現在,這三百塊玻璃則是全大齊都沒有的,一送進皇宮,就被梁武帝先瞧了個稀奇。
「榮安這傢伙竟然還有這份才華?你看自從她去嶺南弄了多少新鮮東西出來,水泥水稻海鮮,還有現在這個玻璃,竟然比西域進貢的還要好。」
梁武帝看著這三百塊透明的玻璃,稀奇的轉了好幾圈,都不知道如何去說。
「不過顏色有些寡淡了,要是能有彩色的透過日光下來,怕是要更上一層。」
大齊的審美以多彩多樣為主流,就連穿衣打扮上,顏色鮮艷的衣服和首飾都要更值錢些。王懷玉這一批玻璃透明度高,但太白了,反而不在大家的審美中。
「郡主說這個是用來做窗戶的,我們平時用絹布糊窗,雖然輕薄但也不透光,人在裡面陰沉也陰鬱,不如換上這個透明的好。哪怕是在冬季,外頭下雪了,咱們只要糊上這個玻璃,也一樣能在屋裡欣賞外頭的雪景。」內侍解釋道。
「哦?竟然是如此?那就先把太和殿的窗戶換上吧,幾位老臣的年紀大了,眼睛不太好,要是能透光進來,日後議事也方便些。」
梁武帝說完,立馬就有人將玻璃扛下去,按照他的要求,一天之內就將太和殿的玻璃換上。
第二日一早,下完朝來太和殿辦公的老臣們就發現了不同。現在正值京都最冷的時候,往日內侍早早就將炭火燒上,把厚重的帘子拉上了,今天卻是難得的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