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木薯杆不多,王懷玉第一批只給了桂州這些山地多的縣,而且還規定了各個縣各個村每一戶只能領多少。這樣嚴苛的規定,頓時就讓大傢伙知道了這個東西又多難得,種植管理起來就更精心了。
蒼梧縣養豬場,現在是每天都有來自各個縣各個村的人來學習養豬技術,場裡的豬崽更是早早就預訂出去。
當豬場裡的豬不夠用的時候,蒼梧縣第一批養豬的人就發達了,紛紛把自己已經騸好的豬挑出去叫賣,每隻豬比養豬場的高上五十到一百文錢,還附贈和養豬場一樣的技術教學,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排不上隊的人。
家裡養了豬的,地也就種得更加勤快了。什麼生菜、芥菜、白菜、蘿蔔、茄子、只要是家裡有地的,不管是在哪裡都種得滿滿當當。
人吃不完了豬吃,還有剩下的就拿去曬乾菜賣給商販,或者等到有工程開工了就賣給工程隊。好多在家裡的婦人老人都靠著種菜攢了不少錢。
像柳家村,他們是前兩年從西北遷過來的,當時就搭了幾座竹棚子對付著,一邊靠官府的接濟生活,一邊開墾自己的田地,還有建一個可以長久居住的房子,可謂是忙得八十歲的老人三歲的小兒都不能閒。
但兩三年的奮鬥下來,他們的竹棚子早就換成了一棟棟整齊的泥胚瓦房,還是帶有玻璃的那種。每一戶人家的房子旁邊都有一個院子種滿了菜。有的人家地方寬裕的,還抓了豬來養。
從村頭的小路進來,凡是能找到一塊平的地方都種上了東西,不管是黃豆豆角,還是青菜蘿蔔,巴掌大的地都不會空閒。
「哎,你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哪是以前能比的哦。這才幾年,咱們是房子也有了,田地也有了,家裡竟然還完官府的糧食還剩下那麼多,夠我們一家吃到明年咧。」柳老頭叼著竹竿子看著水塘下的鴨子,笑得那叫一個舒坦啊。
他今年都快七十五了,原本還以為沒有幾年好活咧,沒有想到跟著隊伍來了嶺南,還能遇到這樣的好日子。
以前他們吃半年麵湯半年土,一天到晚連個熱水都喝不上,現在天天能吃上白米粥,農忙的時候還能吃上干米飯,時不時的還買得起肉來吃,這樣好的日子他可捨不得死,他還要再活個幾年,替家裡再養上幾批鴨子賣錢,再養上幾條豬,那日子可是連他們以前村裡的老財主都比不上咧。
柳老頭越想越美,看著池塘里的鴨子比看到親孫子還親。
旁邊放牛的老夥計也是點點頭道:「誰說不是呢,以前哪敢想能過這樣的日子哦。你是不知道,現在我三個兒子,一年出去干三個月的活,起碼能賺幾兩銀子回來咧,地里的活一點也不耽擱。還有這牛和農具,縣衙竟然就這樣給我們用,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