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玉的糧食需要遲一點才能到,但現在的礦山卻是立刻就能開採出來。王懷玉隨身的隊員里就有一些擅長煉鐵搭窯的,她抽出這一對人來做技術指導。
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在煤礦山那整理出一條簡易的流水線。從下礦到挖掘,再到運輸。從精煤到蜂窩煤,一座黑礦山以驚人的速度蛻變著。
但所有人都看不懂他們在做什麼。直到另一邊的鐵礦山起了高高的窯爐,這裡煉製好的精煤投入到爐中散發出來的溫度木炭還要高時,他們才發覺自己錯過了什麼。
「黑礦山居然能用來做這樣好的東西。我們竟然不知道,這王懷玉真是神仙不成,什麼都能讓她想出來做出來。」
「看她現在的鐵爐,這個溫度燒出來的鐵具怕是比現在軍中用的兵器還要好。了不得啊,了不得,也不知道淮安王是怎麼想的,竟然把這樣好的東西讓給她。」
兩座礦山給了王懷玉的消息,外面人不知道。但淮安王府的嫡系自然是知道的。原本除了鐵礦大家重視些,黑礦山換了糧食還覺得賺大了。現在發現了這個東西的用處後又捨不得了,想著法子想要回來。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何況我們還是簽了契書的。現在這些東西再重要,再值錢,能有糧食值錢嗎?」淮安王忍不住怒斥道:「真是一群目光短淺的東西,再好的東西也要有人也要活著才能夠有用。我們淮安府現在缺的是糧食,不是那些不當吃不當喝的東西。」
準確來說何止是淮安府,整個大齊缺的都是糧食。有糧食才能有人才能有一切。
王懷玉現在可以說是握著最大的王牌。她到北地走了一圈,換回了一座鐵礦和一座煤礦,同時也把嶺南這些年三分之一的存糧拿出去了。
解決完心中最大的一件事兒,她還打算在北地再逛一圈,把那些能找到的人才通通摟回嶺南。
不過很可惜的是有能力的人大多依附著世家,世家他們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王懷玉這點小恩小惠可以打動的。
倒是一些小世家或者一些小官員在這一場浩劫中東奔西走,給了王懷玉的可乘之機。可惜這些人身上的習慣和觀念已經成了定格,王懷玉輕易不想帶回去。
所以她考察了又考察,慎重地挑選了一些合適的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以及有那種科研精神的人。
這些人找的多了,王懷玉便發現他們大多出生於工匠家庭,或者是與一個叫墨家的學派有關。
王懷玉倒是知道墨家,至於匠人。現在的匠人都是入籍的,就跟軍籍一樣,一旦父輩是匠人,那就祖祖輩輩都是匠人,除非有特殊情況轉換,不然就沒有辦法改變。
這樣的制度雖然利於管理者管理,但是不利於社會的流通,不管是技藝還是人才,甚至有的會後繼無人。
任何東西一旦壟斷就會使大眾很難再擁有,王懷玉並不想這樣,所以她也一直致力於打破這一個界限,就像嶺南的書院,官員衙役的考試。
「好東西都是要交流碰撞,還能讓它迸發出更多活力,更多可能,從而促進社會世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