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的固執,村里人也不再勸他,不過大家都能體諒他,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大家也第一時間想到他,讓他用糧食過來交換。
和周雷一樣,從北方來的人大都紮根在了各個村子裡,自己的努力開荒了幾畝薄地,辛勤努力幾年都慢慢的攢下了一些家底。
一些隱隱約約來的流民,慢慢適應下來。嶺南也迎來了一個人口大爆發的關鍵點。
「今年新出生的孩童有十二萬?」王懷玉眼裡驚喜連連。
作為當地的父母官,鄧蠻生也很滿意自己取得的成就,攆著鬍鬚微微的點了點頭,「下官剛從各縣出生戶籍上統計了一下,今年出生的孩童要十二萬之多,比去年足足多了三萬。更難得的是三四前生下來的八萬個孩子,存活至今的約九成九。」
要是出生人口讓他滿意,這個存活量就讓他治好了。畢竟自古以來就有句話叫做生得出不算本事,養的活才算本事。
他們嶺南生的出那麼多人,也養得活那麼多人,簡直就是天大的本事。怎麼能讓鄧蠻生不笑呢。
「好事情啊,這可是一件大好事,我們嶺南的人越來越多,生活才能越過越好。」
畢竟不管是農業工作還是商業發展,或者工業建設都離不開勞動力。尤其是在這個只能用人力的時代,人口就代表著一個社會的實力和財富。
「是,郡主說的是。要是沒有你也不會有我們嶺南今天,嶺南百姓都得感謝您的大恩大德。」
話說的有些諂媚,王懷玉聽不習慣揮了揮手讓他止住話頭。
「這些孩子都要送去村裡的小學上學,等到了十歲每個人最少要算五百以內的算術,用他自己的名字和最少一百個大字。要是有天賦優越的人就送到縣裡的書院上學,或者是天工大學。反正在村裡面也不能耽誤孩子們的教育。」
窮什麼都不能窮教育,這是偉人們已經實踐過的。現在嶺南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錢也賺的差不多了,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正是到了投資教育的時候。
王懷玉可以想像等過個五年,十年,十五年。這一批接受教育的孩子也可以反哺給嶺南,給嶺南帶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明白,孩子的學習是頭等大事。我們算跑斷腿也得讓孩子認得字,能讀書。」鄧蠻生立下軍令狀。
現在的嶺南依舊沒有條件在各個村開辦村小學。但隨著衙役數量和質量的提升,給各個村派去一個駐村衙役,解決孩子的讀書問題卻是可以的。
當然,衙役承擔的工作多了,俸祿也會相應的上漲。本來就要去駐村的衙役們也樂意多一筆收入。
這可苦了孩子們,再也沒有每天在山頭田間晃蕩,捕魚抓鳥的快樂生活了。每天早上幹完家裡的家務,就要到村裡的廣場或者祠堂去上學,筆墨紙硯也不用他們帶,每天就去學幾個字,幾個算術,然後回家自己練。
等到第二天就去用學校的筆墨寫練習成果,寫不好的,不會的就等著家裡爹媽請吃竹筍炒肉吧。
一時間各個村子裡都響起了爹媽打娃的聲音。伴隨著的罵罵咧咧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