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子柏看來,老侯爺本就是老皇帝的肉中刺,他防著老侯爺,自然也不可能在天下太平之後心甘情願的供養著這樣一支,他認為可能會隨時造反的軍隊,所以軍糧供給才會越來越少,朝廷也越來越「艱難」,但北方和西方兩隻軍隊同樣需要供給這也是事實。
再者這個時代農業條件落後,百姓種地艱難,又有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壓迫,若是再加上點天災之類的,糧食供給不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但除此之外,朝廷一點點縮減西南軍糧軍餉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
這個時代的諸侯享有封地,老侯爺在受封平南侯之後,西南二十六郡給了他五個郡,而這五個郡都屬蘇州,孫子柏他們現在所在的山陽郡就是這五郡之一。
不得不說,老皇帝是懂制衡之術的,西南一共三個州,蘇州,江州,蜀州,其中蘇州最大,但也離邊陲最遠,其中江州和蜀州接壤,同時也靠近邊陲,這兩州剛好將蘇州與邊陲隔開,也就是將老侯爺與自己的封地隔開,而老皇帝偏偏將蘇州的五個郡劃給老侯爺,這五個郡還是蘇州最窮最地廣人稀的五個郡。
州有州牧,郡有郡守,同時州還設都尉府,掌管一州之內軍務,同時也負責運送孫家軍的軍餉糧草等軍需物資。
在朝廷表示不堪重負之後,為了補償老侯爺,朝廷便讓西南三州每年百分之五十的稅糧直接運往西南邊陲,若遇到緊急戰事,老侯爺甚至可以直接收取西南三州百分之百的稅糧。
這便是朝廷不斷縮減西南軍糧,同時西南四十萬大軍還能依舊存活的另一主要原因。
也因此,在世人看來,老侯爺就是坐擁西南二十六郡,孫岐山簡直就是西南二十六郡的土皇帝,這如何不讓京城忌憚?又如何能讓老皇帝安心?可實際上,先不說老侯爺是不是有這個心,就算他真想圈下西南三州稱王稱帝,也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
皇帝對三州官員擁有直接管轄權,可老侯爺在軍糧上卻享有優先管轄權,這便是這個時代世家諸侯們權勢暴漲的關鍵所在,孫子柏覺得還挺混亂的,這樣下去遲早要亂,而遭殃的永遠只會是底層百姓。
軍糧物資自有三州州牧以及都尉府負責,這些在朝廷自然得先有備案,但古代背景欺上瞞下實在太容易,交通不便,通訊不便,權勢還能壓死人,這樣的環境造就這樣的結果再正常不過。
孫子柏雖作為平南侯世子,卻並不享有這些職權,平南侯其實更像是一個空有尊貴虛榮的虛名,老侯爺的統帥之職才是實權,不過,畢竟是封地,若只是虛名自然說不過去。
諸侯對封地沒有直接管理權,封地本質上依舊屬於朝廷,畢竟這是大堯的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簡單來說,就是這五個郡依舊是朝廷官員在管理,五個郡的百姓一樣要遵守大堯的律法,什麼人頭稅,徭役兵役都按朝廷來,但唯獨田租要交給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