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昭回到家的時候, 天色已經漆黑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了。
於家住在s市郊區的半山別墅群中,距離學校的位置極遠,每天光是來回耽擱在路上的時間就差不多近兩個小時,對他這種處於高三關鍵時間的學生來說幾乎是要了人命。
剛開學時孫淞寧本來想著在學校的旁邊給他找間房子的, 於家又不缺這點錢, 育行高中也給學生提供住宿的選項, 但孫淞寧看房子圖紙時卻意外被于衡發現, 于衡直接在家裡大鬧了一場, 第二天又帶了一群人去學校找了於昭的麻煩。
「你讓他搬出去,那我也要搬出去!」于衡怒道。
於昭在想什麼他心裡再清楚不過了。
於家是個十分封建的家庭, 滿腦子都是「沒有兒子家裡就斷了香火於家就絕後了」這種古舊思想,孫淞寧和於弘遠結婚五年肚子一直都沒有動靜,去醫院看了不知道多少次就是說什麼都懷不上,整日被村里人和親戚們指指點點說些難聽的話。
那段時間夫妻倆在村里連頭都抬不起來,逢年過節更是被親戚們陰陽怪氣指點的對象, 後來……在背後說他們聲音最大的那個親戚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想法,竟然提出了將自己的孩子過繼給於弘遠當兒子養。
理論上過繼以後孩子就是於弘遠夫婦的兒子了,但可能是被指點了那麼多年,於弘遠對那個親戚早就恨到了骨子裡,總覺得親戚是想讓他們夫妻給人白養孩子。最後於弘遠腦子一熱聯繫上了以前同一個工地的工友, 走了工友的路子花了幾千塊從外地「領」了一個兒子回來。
也就是於昭。
於家的親戚差點為這事掀了他家的房頂——自己族裡的孩子你不過繼,你去外面買親爹媽都不知道是誰的野種回來養?!
那段時間於家村鬧的風風雨雨,每天都有不少人來做於弘遠夫婦的思想工作, 結果……沒過幾天就傳下了拆遷的消息,於家村的一部分地被上面看上要搞什麼產業開發, 家家戶戶都分到了一筆錢,一下子就把於弘遠家的事情給蓋下去了。
於弘遠家的地最多, 分的錢自然也是最多的,其他親戚雖然也分到了不少,但搬到城裡沒過幾年就都敗的差不多了,反倒是於弘遠隨便投的那個公司欣欣向榮地發展著,最後讓他光憑著股份和利息就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於弘遠一度覺得是於昭給他們家帶來的財運。
最開始他甚至想給於昭起名為「於招」,招財也招弟。
有了那樣大的一筆財富,他們離開了村子來到了市里,買了大房子僱傭了家政和司機,一舉過上了電視劇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