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村是個十分封建陳舊的村子, 哪怕孩子連飯都吃不起衣服都穿不上呢也要拼盡全力多生多育,他們似乎根本就不在意、或者說他們的認知觀念里就沒有孩子能不能順利長大能不能順利接受教育的想法,在他們眼中孩子長到十幾歲送去學門手藝或找人給他們安排個工作就已經非常難得了,整個村子加在一起都湊不出一張高中文憑。
於昭的親生父親也是同樣,年紀輕輕就和村人一起去了外面打工, 在外面認識了於昭的母親與她結婚生子。
在那個寄信還是主流的年代兩個靠力氣賺錢的人過的格外艱難,孩子便也是在這種時候懷上的,夫妻兩個將一胎送回了村里交給老人照顧, 結果沒過多久……又懷上了一個。
他們家送了別的兄弟家自然也要送,都是在外面打工憑什麼幫你家帶不幫我家?人太多吵架是難免的事情, 直到余母生到第四個孩子的時候……余父意外認識了個人。
一個人販子。
不知道是人販子太會說了還是余家將其當做了個賺錢的法子,他們竟然將孩子以幾百元的價格賣了出去, 美其名曰「送孩子到富貴家庭過好日子」。
在那個辛苦一月工資只有十幾塊錢的年代幾百元可謂是筆巨款,那個年代新生兒的夭折率本來就高,他們又背著其他親戚孤身在外,夫妻兩個竟然真的將這事給瞞了下來。
在那之後他們又陸陸續續輾轉了幾個城市四處打工,後來終於找了個地方安頓了下來,如今余家夫妻在一個十八線城市買了套房也有了穩定的工作,用不了幾年就要退休了,膝下幾個孩子也接連長大成人。
除了他們夫妻兩個和當年的那個人販子……連他們的其他孩子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哥哥或弟弟。
如果不是這次春節他們回鄉祭祖恰好被劉偵探的同事碰到,這條線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被順利查出。
燕眠初沉默許久。
在走失兒童資料庫中查不到吻合的孩童信息時他也曾有過類似的猜測——為什麼於昭的親生父母沒有找過他?是已經不在世了還是壓根就沒找過?如果還在的話為什麼不找?
直到如今這一切都終於有了答案。
因為於昭是被他們親手賣掉的孩子,他們當然不敢去找。
他們甚至對外隱瞞了於昭的存在,生怕其他人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在背後指點議論。
燕眠初捏著那份打印出的資料難得陷入猶豫。
起初他是準備將事情告訴於昭看他自己的想法的,畢竟於昭過幾個月就是個成年人了,這又是他的家事他理當知情,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