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行嗎?」何棠江看了眼腳下,「這還是我上次為了登四姑娘山大峰,特地到戶外用品店買的。」
「登山和攀岩需要的功能不同,鞋子的設計也不同。登山鞋注重耐磨和結識,而攀岩鞋需要的是靈敏和服帖。」韓崢說,「況且你腳上這雙已經磨損過度,不能再多使用。」
「我只穿過它兩次,一次是登四姑娘山,還有一次是去尼泊爾。」何棠江摸著自己的鞋,有些心痛,「這樣就不能穿了?」
「使用方式不對會加快鞋子的磨損。」彭宇峰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沒事,初學者都很耗鞋子。一會下課後,你可以拿這個月的直播費再去買雙新的,經費我批了,我陪你去挑選。」
何棠江感動:「阿峰!」
五十萬元聘來的顧問,抱著手臂在一旁看著他倆浪費時間,「你們還要繼續聊嗎?」
「不,請繼續指導我們,顧問大人!」
於是韓崢放下手,繼續開始為二人普及攀岩的基本技巧。
除了在學校的日常科普外,每周他們還會固定到登山訓練基地進行兩單三次的實戰訓練。就這樣等半個多月下來,何棠江不知不覺中發現,他現在已經可以在兩分鐘之內完成一座九米高度的室內岩壁的攀登了。
還來不及興奮,韓崢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這只是最低難度的室內岩壁,角度、高度和支點都是初學者的程度,即便用YDS系統判定,你現在所克服的只是等級為5的難度而已。」
YDS系統,是國內目前通行的對攀岩和登山難度的判定系統。最低等級為1,難度說明是徒步行走即刻,等級2的難度是偶爾需要用雙手輔助,而韓崢所提及的等級5則是需要使用保護器和各種攀登技巧的難度。
何棠江當初攀登四姑娘山大峰,從頭到尾靠的都是雙腿,偶爾會用到雪仗和雙手借力,難度等級完全在3以下,難怪初遇的時候禹山山會調侃他是「走山」。
對於一名真正的登山家或者攀岩者來說,等級5才是開始。可以說,直到今天為止何棠江才真正的和那些人站在同一個起跑點。
「等級5以上是什麼,等級6嗎?」
何棠江還記得自己問出這個問題時被韓崢狠狠瞪了一眼。
等級5以上的難度劃分就變得精細起來,初學者的難度在5.0——5.7,經驗者是5.8——5.9,而專家級別的難度也才不過是5.11——5.15a而已。等級6?YDS體系內沒有這個判定,如果有人能無氧冬攀K2並成功下撤,恐怕才會被認為是觸摸到等級6邊緣的難度吧。
當然,除了國內通用的YDS難度判斷體系,有諸多難度判斷體系,國際登山聯合會就推行了一套UIAA系統,標準也是大同小異。對於何棠江而言,在踏上等級5的門檻的這一刻,才是他邁入登山的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