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斯卡杜到Askole的這一段路,非常不好走,地上到處都是碎石、裂隙,這輛大輪子的輪式拖拉機開在這種路上,像是隨時要散架了一樣,然而神奇的是,每當何棠江覺得下一秒它就要車毀人亡時,老王神奇的車技總能讓它越過一個又一個溝壑,又成功往前開了數百米。
後半程路上,不僅是查林受不了了,連何棠江都快被顛得把肺給吐出來。
「到了。」
老王終於給他們看見希望的曙光,一把扔下菸頭,一手指著前方的小土房子。
「前面就是Askole了!」
Askole,巴基斯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近幾年卻因為戶外運動的流行,在一定圈子內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地名,這是前往K2大本營的必經之地。這個彈丸之地,成了世界各國徒步和登山愛好者的周轉基地,倒也因此為這個本不起眼的小鎮增添了別樣的活力。在巴基斯坦,這種活力指的就是工作與錢。
何棠江他們抵達Askole村前,老遠就看到有一輛車被堵在村門口。
「怎麼回事?」何棠江緊張地問,「被攔住了嗎?」
老王放慢車速,漫不經心地回道:「是啊,被攔住了。沒事,一會下去你們也可以挑一個年輕力壯的。」
挑個啥?
何棠江一頭霧水?
可過了一會,當一個黝黑的少年向他走過來比劃著名問要不要服務時,何棠江才明白了這群攔路人的工作——背夫,高山上最不起眼卻最不可或缺的人群。他們為來自發達國家的登山者們每年背負數以千噸計的食物、物資、裝備到雪山之巔,在為別人成就夢想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家庭賺取餬口的錢糧。
何棠江看著眼前這位黝黑又粗糙的背夫少年,就想起了滕吉,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滕吉在山頂苦力之中已經屬於金字塔尖的人群了,而塔的基底則是這些沒有文化也沒有能力考取登山嚮導真的背夫們。
「便宜的,不貴!」
「一天二百盧比……那一百五十盧比。」
看見少年還在比劃著名向表達自己的售價,何棠江心裡有些堵的慌。本是同齡人,處境卻如此天差地別,令人唏噓。他在國內了解過匯率,一百五十路比兌換成人民幣連十塊錢都不到,卻可以買這個少年一整天的苦力。
何棠江坐在車上悶悶地沒說話,老王卻已經熟門熟路地跳下車來。
他熟稔地拉過那個背夫少年的腦袋,用力揉了揉對方的短髮,用當地語言熟練地溝通了什麼,沒過多久,那少年感激地沖何棠江一個彎腰,就熟門熟路地去後面幫他們背行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