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人家那是誤打誤撞,才不是營銷!」查林白了自己老哥一眼,「你以為誰都跟你們這些奸商似的做什麼都算計好了啊?人何棠江登山的時候,根本沒有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查森笑了笑,也不在意弟弟頂撞自己。今天,「珠峰24小時」的好幾個投資方給他打了電話,誇讚他這筆買賣做得划算。別看人家何棠江之前沒什麼名氣,現在可今非昔比了。他們能以相對便宜的價格簽下這位經過央視認證的「中國優秀青年高山探險運動員」,是大賺了!
不過,投資要化為收益,還要等何棠江安全從安納普爾納峰迴來再說。
自從前兩天的極限救援的視頻上傳之後,視頻里的主角這一行人又沒消息了。查森想到這裡,皺眉:「要不你給他發個簡訊,讓他們這次先不要登頂,安全第一。」
查林翻了個白眼,不理會自己這個滿腦子生意經的兄長,回屋去了。
不要繼續登頂。
這不只是查森一個人的想法,許多看了救援視頻的人,無論他們之前知不知曉何棠江,其實心裡都是這麼想的。因為何棠江沒有繼續在社交網站上公布自己的動態,不少人都默認他已經隨著被救回來的那位傷者撤回大本營了。
然而實際上,何棠江他們已經經過了海拔五千六百米的安納普爾納峰三號營地。
今天是他們離開大本營的第三天。
因為第一天耗費了不少體力救人,又在原地等待救援人員,他們的行程被耽誤了不少。第二天,整個隊伍在二號前進營地足足休整了一整天,才向三號前進營地出發。
從三號營地開始,他們五人分為兩組,何棠江與滕吉一組,白水鶩人、彭宇峰以及另一名高山協作一組,兩組分別結組前進,以減少發生滑墜時受傷的可能性。結組並不是萬能的安全保障方式,在軟雪地和光滑的岩石地表,結組不但不能減少危險,還會增加兩人一起滑墜的可能性。經驗豐富的登山者,只會在需要的地形進行結組,而結組前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設置可以制動的保護點。這樣當有一個隊員發生意外滑墜時,保護點可以及時制動,控制他滑墜的距離,也能避免該隊員的滑墜將另一個隊員也一起拉下去。
從走出三號前進營地開始,路況變成以冰壁和冰岩混合為主,這個時候結組行進是很有必要的。
何棠江和滕吉這一組就由滕吉領攀,滕吉設置保護點,何棠江跟攀整理繩索。別小看跟攀者的作用,系在兩人之間的繩索如果不控制好,很可能影響兩人的攀岩動作,從而加大風險。
「我已經插好標誌旗,注意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