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幻聽,耳邊幾次響起的,以為是風聲的呼嘯, 卻原來是他耳機里的呼喊。
「集中注意力。」
沉穩的嗓音從對講機里傳來, 宛如那人一如既往的冷靜。
「還有最後一百米。」
【還有最後一百米】
直播間的標題也改成了這個名字。
此時此刻, 來自七大洲五大洋的觀眾, 男女老少,黑白黃棕,無論膚色無論性別無論長幼, 都屏住呼吸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鏡頭。
無人機的機翼在數百米外小心旋轉著, 深怕靠得太接近而影響了兩位登山者。而背負在何棠江頭頂的鏡頭,此時卻只能看到一片白色的冰雪混合, 就像是沙地里的一片沙子。
所有人看著沙子, 害怕它墜落, 又害怕它泯滅。
乾咳的喉嚨咽下幾乎泛著血腥味的唾沫。何棠江回答:「是95米。」
他們離攀頂K2, 還剩最後95米的垂直距離。這95米, 在陸地上行走不過一分鐘,乘坐電梯上升也不過兩三分鐘,而在這裡,在這座雪山上,卻可能花費他們數小時,甚至是一生。
從最後的營地出發前,韓崢曾經問他做好了準備沒有。這句話,在他們這次出發前,韓崢也問過一次。
當時何棠江說,我已經準備了三年。
從第一次接觸攀登,至今,整整三年。
不用氧氣瓶,沒有聲勢浩大的團隊,只有一個互相依靠的夥伴,手中寥寥無幾的工具和補給。他為拜會這座最危險的山峰,為此整整籌備了三年。
腳趾藏在厚厚的靴子裡也幾乎凍僵,此時此刻,唯有信賴多年訓練的本能,指揮著每一寸肌肉按照預想的方式運動。
這一路走來,他們從山腳匍匐而上,像是鑽入巨人胸脯一樣邁過山川投映在雪地上的巨大陰影,點綴在攀登路線上的零星的宿營地,和攀登路線上數條斷裂的舊登山繩,都是人類曾經到來又離去的證明。
何棠江戴著一副與他並不相配的舊雪鏡,雪鏡的鏡架已經摩挲出細碎的花紋。曾經有朋友問他,為什麼不換一副更合適的新雪鏡。何棠江只是笑了笑,沒有回答。
而現在,他透過這幅眼鏡,看著頭頂格外藍的天空。山鷹在遠處盤繞,風就在腳下呼嘯。他突然想起了很喜歡的一位作者,他喜歡那位作者,是因為對方的一篇短篇和他的心境不言而喻的吻合。
他們都只不過是這世上的普通人,沒有與死亡對抗的偉力,唯一能做的,不過就是帶上故人的眼睛/眼鏡,帶他一起去看著這個世界,去追尋更多的未來。
【還有最後六十米】
不知不覺間,直播間的標題又再次縮短了數字,而觀眾人數也在不知不覺間突破兩百萬大關。剛剛結束一天忙碌的都市白領,放學後呼朋引伴的學生,遠在海島度假的紅男綠女,在深井下稍作休息的煤礦工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社會階層,因為一件事而連接在了一起。
搖搖晃晃的地鐵車廂上,三十歲的女白領疲憊地打開了視頻網站,不經意間點進熱門推送,正準備退出時,卻注意到了鏡頭裡不同一般的景色,輕輕咦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