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子也就是那個苦行僧如此,就連那隻龍馬也是如此,不過任前輩你可有想明白,為何有五個同行者,但至此河中卻是只有一具屍體?」
故事說道這裡,玄臻便不再說,看著閉眼的任不周,靜等著他的回答。
良久,任不周突然睜開眼,「是任某著相了......玄道友,那故事的末尾呢?」
從敵人到道友,任不周的心態變了很多,整個人都變得平和了不少,甚至任不周感受著自己的修為境界鬆動了。
「故事的末尾,其實也如任前輩所悟的那樣,四個弟子則是代表著和尚的貪嗔痴恨,以及和尚這一路上的所造的各種業孽......當然了聽了玄奘的這般回答,李靖也沉默了。
隨即玄奘就問了李靖:國公是準備告訴陛下,哪一個故事?
當官的而且還是國公,就要考慮到事情的方方面面,他選擇了第一個故事講給皇帝聽......不過,任前輩可曉得玄奘最後說了什麼。」
「不知。」
「玄奘說,所以佛法無邊。」
------題外話------
寫這一篇我心情很沉重,不知道小說中說這些,大家懂不懂......
卷2:第七十五章 糖人
玄臻的一句話,讓任不周陷入了沉默中,靜靜的站在在那裡一句話也不說,眉頭時而微皺,時而舒坦,時而嘴角微揚,時而臉色陰沉。
因為一句話,任不周回憶自己的一生,一時間陷入了喜怒哀樂,把這一輩子能有的情緒都在這一瞬間表現出來。
玄臻沒有理會這些,繼續說下去。
「再後來的的後來,被權力迷惑雙眼的國公李靖野心急劇膨脹,竟然生出了要謀逆篡位的心思。
李靖帶著人殺到了皇宮,哪知老皇帝早有準備來了一記反殺,太和殿中李靖被一個不知名的護衛用刀削斷了脖子,李靖的頭顱於空中旋轉,首先是看到了近在咫尺的皇椅,隨后角度轉換,臨死前他看到的是一具無頭屍體。」
李靖的結局,在他選擇將第一個故事而非第二個故事告訴皇帝時,就已經註定了。
人的貪嗔痴恨,執念與欲.望,豈是那麼容易就放下的,任不周就如故事中的李靖,放不下那份貪嗔痴恨,一直將自己困在過去的陰影之中。
也如玄奘已經警告了李靖,李靖依舊選擇謀逆,玄臻將這個故事告訴任不周,任不周依舊放不下過去那場比試,以及手中的招陰幡。
玄臻嘆息一聲,「高有極,遠有終。若站在極點,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後退......任前輩,輸掉比試並不是恥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