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庸破敌的计策其实说起来很简单。
对于萧干的本领和兵力,他不清楚,但是辽军也不是没有弱点。他们的弱点不在于野外兵力比宋军少,也不在于是背水与宋军交战,而恰恰是在他们的大后方。
萧干带走了几乎全部的兵马,留给耶律大石的只有五千人不到。这五千人,要顾及燕京的四面城墙和外围防御。真正能迅速集中起来作战的兵力,绝不超过三千。如果宋军能想通这一点,用一支主力拖住萧干,然后引一支精锐兵马混进燕京城内,再用另外一支主力里应外合,拿下燕京不成问题。
只要拿下了城池,那么萧干在卢沟河边的四万大军便进退失据。如果他们攻城,宋军可以据险力战,再不济的军队有了城墙的依护,战斗力也陡然提升了一个档次。况且居庸关内只有萧干一支孤军,只要五万宋军能坚持到援军抵达,战局将立解。如果萧干聪明的话,应该懂得攻城为下这个道理,他不去攻城的话就只能退守居庸关,宋军也可以旁敲侧击,骚扰他们,说不定顺势也能把居庸关也抢夺下来。到那个时候,燕云六州不仅有望收复,还能彻底地将辽军赶回大漠去吃草。
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
杨庸已经喝红了脸,手里端着酒杯,嘴里嚼着羊肉,慢条斯理地将这条计策说了出来。郭药师的酒杯停在嘴前,看了看桌面上摆得琳琅满目的盘子和杯子,又看了看杨庸那张似醉非醉的笑脸,心里暗道:“好毒的计策。”
萧曼却是紧张了起来,杨庸这么做,对于萧干来说那就是置之死地。一旦成功,四万辽军将死无葬身之地。杨庸脸上笑着,握着她的手,轻轻地摇了摇头。
“我明日就将此计说与恩相。”郭药师脸上泛起了红光,杨庸说的没错,这条计策如果成功,那便是天大的一件功劳。这混进城打头阵是重中之重,他是铁了心要去搏一把,丝毫没有考虑到此计的弊端,或者说,他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杨庸出的是个好主意,他在南京呆了三个月,虽然每日被困在行宫之中,但对于南京城里各方势力也有了个大概了解。耶律大石太放心萧干,把几乎全部兵马都交到了他的手里,这说明他也不是全为自己着想,也懂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而萧干甘心情愿地前线搏杀,任凭耶律大石在后院放火,那是因为耶律大石从来不怠慢城外大军,一应物资粮草供应充足,让前线将士打起仗来没有顾虑。
这样一个临时组建起来的联盟,看上去一盘散沙处处漏洞。但实际上却不然,刘延庆在萧干面前吃瘪吃了一个多月就是很好的证明。而一路凯歌高奏的宋军,反倒是骄横跋扈,不可一世。这一战杨庸只说出了最好的情况,而没有说出最差的结局。那就是郭药师领五百精锐混进南京城内,耶律大石聚齐三千士卒和郭药师玩猫捉老鼠的巷战,打了半天,结果城外没有宋军接应攻城。最终郭药师在城里吃不住,退了出来。然后这边城池没有打下来,那边刘延庆大军又少了一半,萧干以实击虚,一战大破刘延庆。宋军溃退,辽军一路披靡,说不定连岐沟关又被他打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