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秋天的阳光照进破庙改成的教室里。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风雨摧残,我们班凋零得只剩9张课桌18个人了。然而,破旧的教室就像一架破旧的船舱,依然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河流中吱呀行进。
因为我们学了红军抢渡大渡河一课,老师也称我们是“十八勇士”大家穷得很少买纸买笔,四年级了还都抱着石板写字算题,可我们班级的成绩总像树尖上的红枣那样高高在上。
在这样一个精金良玉的班级里,如果哪一天谁没来上课,那个空座位就会让每个人觉得缺憾难耐,仿佛算盘上少了一杆珠,键盘上哑了一个音。
然而,王雁群就一连多天没上学。
——“老师,雁群怎没来呀?”
“他病了,头疼哩。”
——“老师,都七八天了,雁群怎还不来呀?”
“他去省城住院了,脑瓜里长了大瘤子。”
“啊!那可怎么办?”
——“老师,都十多天了,雁群的病好点不?嘛时才回来上课呀?”
“唉,只怕他再也”
“老师,我们真想见见他!”
“昨天他爹回来说,他在医院里也非常想大家,一直闹着要回来上课,天天念着大家,一遍遍地写大家的名字。请看他父亲带回的这些纸,上面都是雁群写的。”
大家呼啦围上去观看,果然,每张纸的正面反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全班18个人的名字。看到雁群的笔迹,大家禁不住都泪花闪闪:雁群同学,我们还能见到你么?
几天后,外班一个同学来报信,说雁群从医院里回来了。
哇!大家欢呼着涌进了老师办公室。“老师,我们马上去看雁群吧?”
“不行!再过两天就是今年的评比考试。考过了再说!”老师命令大家专心复习。
——我们哪里知道,雁群是被医院“推”回来的,一是他的脑瘤已到晚期,二是他爹再也缴不出医疗费了。
回到家的雁群,倒比在医院高兴了许多,至少每天他听到了学校遥遥传来的钟声。更是苦苦想着上学,苦苦思念同学。父亲让他坐在门前晒太阳,他却坐卧不安,捏一小片玻璃在院子里划了9个横竖成行的长方形,权当班里的9张课桌;又依次在“课桌”上端端地刻上了18个人的名字。
——世上有谁能理解他如此天真无邪、如饥似渴的思念呢?
第二天,他又将9张“课桌”、18个名字往深处雕刻一遍,一一抚摩着,想象着每个同学们现在上课的模样,幻想哪一天才能重新坐到同学之中。可是,自己却被病魔逼到了
第四天,我们终于考试完了,老师说马上带我们去看望雁群。
一进他家门,迎面扑来的是满目穷困潦倒的气氛:街门没了门扇,院里没了鸡鸭,圈里没了猪羊——为给雁群看病,爹把能卖的都卖了。并且,屋里也没有母亲!我们这才忽然想起雁群还是个从小没娘的孩子。迎出屋门来的,是他那被生活烤糊烧焦了似的父亲,他用黑巴巴的双手捧出了一坛飘香的酒枣,非让大家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