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最初接触路遥的作品,是在一九九六年的上半年中。在这以前,隐约听说路遥这个人及其作品人生,并且人生被改编成了电影,但这些东西我都没有看过。后来听说路遥死了,是因为写书而累死的,我于是很钦佩他——觉得他以这种伟大的劳动留给世人宝贵的东西,却永远地因为这些东西而离开了人世。但至今我仍然不甚了解路遥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因为至今我没有见过其译传或系统介绍他的文章。但我系统一完整地接触他的作品,并且认真阅读他的作品,便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了。
平凡的世界曾荣获矛盾文学奖,小说以陕西某地地带为基本地点原型进行活动。看了那小说,想写点东西,但觉着心里很欠缺,写不出来;后来与一位同学就里面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总觉提好象有些什么不妥,但终究没有写出东西来。而对平凡的世界普遍感觉是:农村气息浓厚、凝重,处处洋溢着泥土的芬芳,语言质朴、地方化,并且有些粗鲁。(好像不敢说别的吧。因为对于获过奖的作品,我们这些年方弱冠的毛小子恐怕稚嫩的还敢就什么呢?)
这一次,我匆匆中,认真地读了一遍中篇小说人生。在我刚开始接触人生时,那是一九九六年的下半年,大约是九月份吧,我到一位朋友那里,见其案头搁一套路遥文集。开篇便是人生,而且前面录有柳青同志那段耐人寻味的话作题记,便匆匆翻几页,留下了个要看书的愿望。可惜寻时我没有书,而且时间特别忙碌,也就没有看得上。这次倒是有书,也有时间,只是故事情节催着我赶快往下看,也就被人物牵着急急地往下赶。终于今夜,读完是书。只觉得心里一阵怅惘,不觉地叹了一口长气。再详细看看里面的几个细节,就觉得应该赶快写一点东西。因为我害怕和别人讨论讨论,说一说,就又记忆忘却了小说人物留给我的印象和我原有的看法。
果然不出所料,有几人也是与我前前后后看了人生的,便过来问我的看法。当我与他们谈了几句之后,反过来再写,就觉得我脑中那些活生生的而且有的立体感的人物形象顿时淡漠了。有时这么奇怪,当时看平凡的世界也是这么个过程,与别人探讨后,就觉得只能分析人物形象,而很难形成自己的看法了。在而今回忆起来,我看了在部分小说写出读后感的还不多,仅就回忆,好象关于牛虻、简、爱这两部小说的读后感写的比较认真,有些看法与感慨;而像红与黑、娜娜、死农奴、安娜。卡列尼娜等部外国作品和中国诸如四大名著以及许多演义类的书,都没有写过东西。在这里,我只能仅自己的浅陋看法写点东西,谈点感想,作为我读人生的纪念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