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有了自己的揣度,送別子弟兵時就少了感傷,多了熱鬧。
水進麾下這三千人馬,多是州府當地人。
就是霍寶麾下,六月初征上來的三百人,也不少州府子弟。
百姓歡送,士紳們也來相送。
沒有辦法,家家都有子弟在軍中。
如今整個滁州體面人家,誰也不能說自家清白無垢。
郭老爺有親子在水進麾下,更是客氣周全,叫人抬了十壇酒、十腔醃豬酬軍。
郭三爺善戰,六、七月隨著水進入都梁山剿匪時脫穎而出,已經是代曲長,掌一曲人馬。
「三兒,不求你建功立業,只盼你平平安安!」
「您就放心,跟著水將軍,咱們就沒打過敗仗吧!」
「三呀,刀槍無眼,爹實在是擔驚受怕,等這次回來,就轉後勤吧,在馬六爺那邊也能出頭。」
「爹,請恕兒不孝……兒子不想當個廚子……兒現在很快活!是真的快活!」
郭三爺雙眼放光。
或許對別人來說,世道艱難,期盼太平。
可是在他眼中,這樣的亂世,卻是自己最大的機遇。
郭老爺看著已經脫胎換骨的兒子,閉上了眼睛,不再相勸。
「……」
宋二爺也帶了年幼的子侄過來。
他的長子是童軍參謀生,這次不隨軍,可侄兒宋謙之卻是在出征之列。
「謙兒,你出去見識見識也好,也該明白你真正的長處是什麼,莫要揚短避長!事倍功半!」
宋二爺看著侄子背著弓箭,露出幾分無奈。
因兒子成參謀生的緣故,宋二爺也知曉參謀與官兵的不同。
參謀是類似參軍之類的文職輔官。
士紳子弟入伍,這何嘗不是個好出路,能發揮所長,還不用直接在前線拼殺。
侄子是小元帥的伴讀,起步就比別人好,卻主動放棄文職百戶,寧願在武職小兵開始熬起。
這不是傻子是什麼?
宋謙之昂首挺胸:「二叔,這個世道,書生無用,各地能庇護百姓的豪傑都是執刀之人!」
宋二爺無語,拍了拍侄兒肩膀,重重嘆了一口氣。
……
幾千兵馬在地方百姓的依依不捨中開拔。
雄赳赳、氣昂昂!
滁州百姓對滁州軍的擁戴,提及霍元帥時的感恩戴德,讓銀將軍疑惑。
滁州軍的軍勢,更是讓銀將軍不解。
直到離州府漸遠,他還是想不明白,勒馬尋水進探問:「作甚百姓會如何擁戴滁州軍?愛戴五爺?」
至於為什麼不問旁邊的霍寶?
讓兒子評價老爹,顯得無禮,得到的答案也容易偏頗。
水進傲然道:「滁州軍護衛地方安定,百姓作甚不擁護?五爺下令開渠、借糧種、助夏耕、保秋收,使得大旱過後的滁州百姓恢復生產生活,就是城中百姓,也多受五爺恩惠,作甚不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