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長子引以為傲道:「和州父老至誠,不枉父親嘔心瀝血經營十年……此傘足可傳家!」
老知州卻是搖搖頭,拖著萬民傘出去,走到船頭,輕輕一推。
傘骨重,上面綢帶布帶吸水後更重,打了幾個璇兒,就緩緩沉入江中。
「父親!」
長子驚詫。
老知州不言,眺望和州方向。
和州不負他,他卻負了和州。
明明可以留下與滁州軍周旋,更好的庇護百姓,卻選擇保全己身。
「祖父,父親,你們快來看,這裡是什麼?」
長孫的聲音帶了驚詫從貨艙里傳出來。
船板上父子兩人聽到動靜,都帶了疑惑過去。
「多了兩個匣子!」
長子負責收拾的行李,並不算驚訝:「許是霍帥送的儀程!」
之前士紳百姓太多,霍五等人送到城門外就回去,並沒有送儀程。
這兩個匣子,大的一尺見方,小的只有巴掌大。
那孫兒四下里看看,再沒有外人,才小心翼翼抽開大匣子,給父、祖看。
金光燦爛,都是一枚枚金餅,滿滿一匣子。
老知州愣住。
那長子很緊張了,看著老父親不放心。
幾十年沒回老家,回去要置產置地,以後兒孫也要讀書生活,處處都要銀子。
這闔家上下十幾口人,正是缺錢的時候。
父親不會耿介到將這個也沉江了吧?
方才那萬民傘,長子沒反應過來,這回卻無論如何要攔著。
就是那長孫,看著祖父也帶了忐忑。
老知州為官清廉,家資實在不富裕。
全部家產算下來,都沒有這一匣金多。
霍五正是聽聞此處,才叫人預備了這個。
老知州嘆了一口氣,沒有說什麼,拿起那小匣子打開,裡面是一面略簡陋的鑄鐵牌,正面是「滁州霍」三個字,反面是「1」。
不管是正面還是反面,都是新的刻痕。
「這是什麼符號?」
兒孫湊過來,都帶了疑惑。
「這是大食文,唐杜環在《行經記–大食國》中有記載,是大食國記帳所用數字,是『一』!」老知州摸索著鐵牌說道。
「這……是霍元帥給的信物?」
長子帶了小心道。
老知州看了兒子,見他眼睛黏在鐵牌上,心中嘆口氣,合了匣子,遞過去:「收好吧!」
「哎!」
長子生怕老爹反悔,連忙收好。
如今世道已亂,誰曉得以後會如何。
泉州再遠,也是大寧境內。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多一條後路總是好的。
……
和州知州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