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條都是真的。
每一條都省略了因果
恁是誰看了這告示,都會當滁州軍潔白無垢。
臭不要臉!
……
有一條命令,霍寶沒有叫寫進告示里,卻是派人下去,將城中經營糧食的幾家挨個傳話,「不許哄抬糧價,違令者斬」。
不出所料,告示一出,小民百姓關心的不是老都統冤不冤,巢湖水師到底反不反,劉家、喬家冤枉不冤枉,而是糧價漲沒漲。
要打仗了!
廬陽也不太平了,城門還不知什麼時候開,家裡得屯糧。
不管是躲在城裡,還是逃出去避難,糧食都是最要緊之事。
白衫軍大家不反感,可這天下還是朝廷的天下,誰曉得白衫軍在廬陽待多久?
百姓第一時間湧進糧鋪。
糧鋪得了傳話不敢哄抬糧價,可也不敢敞開了賣糧。
廬陽城兩萬多戶,十萬民眾,敞開了賣糧,一日就能售空。
如今城門又關著,內外不通,這賣光了糧食,鋪子怎麼辦?
屆時就算關門,也要旁人相信你沒有存糧才行。
否則沒有買到糧食的百姓,說不得就要鬧起來。
這其中風險,糧鋪不願自己扛著,就找到府衙。
廬州同知找到水進,水進找到霍寶。
有曲陽的例子在前,這事情很好解決。
最後各大糧鋪都貼了蓋了同知大印的告示,按戶籍冊子按旬日售糧,青壯十斤、老人、婦人、孩子減半。
買糧百姓雖有不滿,卻也心裡踏實下來。
大家都買這麼多,就不擔心買晚了,糧食被前頭的人買光。
之前哄搶的情形,一下子緩解起來。
加上秋收剛過,各大糧鋪儲備充足,買糧風波,迎刃而解。
廬州同知不知有曲陽縣前例在,倒是對水進多出幾分佩服來。
這人看著年輕魯莽,行事卻是穩妥,怪不得那個鄧將軍敢留他守廬陽。
他還不曉得,這後頭是十幾歲的少年接手了廬陽內政,否則怕是要昏厥過去。
……
「接下來如何行事?」
水進帶了幾分好奇道。
他從來不曾小瞧過霍寶,可是隨著往來交好,霍寶一次比一次令他側目。
「名聲勉強維持住了,剩下就是錢、人了!」
霍寶想了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