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寨主點頭道:「金陵已經開始備戰,五爺之前不動揚州,是顧念地方百姓,不想在淮南大動干戈……沒想到,卻是被當成軟柿子了!」
揚州方面敢在背後動手腳,就要得到教訓,否則就算明面上投了滁州軍,心裡也沒有畏懼。
王都尉面帶羞愧:「滁州今年不少地方免了農稅,如今糧食還要靠和州供給……兵卒這裡,這半年征了幾次,剩下丁口數不多,也不宜再徵兵!滁州如今的三千守軍,還要整肅廠地方治安,也不宜輕動。」
他雖是武官,可到底是滁州老人,協助新知州不少事,也知曉滁州倉詳情。
滁州軍如今治下三府二州,滁州最窮,最單薄。
更不要說鄧健當初在曲陽徵兵,一個縣城就征了兩萬多人,差不多拉了所有青壯。
幾年之內,曲陽是一茬兵也征不了的。
就是永陽這裡,馬駒子、林瑾他們當年征過一茬,隨後童兵小頭目下去征了一茬,也是到了無人可征的地步。
濱江縣那裡臨江,水田多,是滁州的農業大縣,總不能荒廢了農田,將農夫都征走。
至於陵水縣,王都尉也沒有什麼指望。
三月里陵水縣兵潰散,禍害的除了曲陽,還是陵水縣當地。
百姓被害了不少,也跑了不少。
這些話新知州剛來滁州,還不知滁州底細,王都尉卻是盡知。
馬寨主道:「這次打揚州的主力會是金陵那邊,滁州與和州兩地備戰,以戒備防守為主,防止揚州兵往這兩州潰散!」
第232章 捷報
陵水縣的捷報,比想像中來的還快。
……
鄧健等人是十月初七下午從滁山往陵水去,次日中午到達陵水縣外。
當時柳虢正帶了五千人馬攻城。
十尊火炮,已經射了兩輪。
陵水縣的城牆,炸出了幾個豁口。
陵水縣裡的五千守軍,都被火炮炸的心生恐懼。
要不是徒三留下的兩千兵馬,在楚州經過戰火,這回也守在最前線,怕是守軍早就潰散。
這兩千人馬的頭目,正是衛海。
作為徒三麾下的悍將,這兩個月衛海憑藉楚州攻城的戰功,一步一步重新得到徒三的器重。
這次留守的兩千人,就以衛海為主。
衛老爺子帶了老妻幼子幼女遷居楚州,也表現了衛家人對徒三最大的支持與歸順。
之前滁州之變的影響,似已煙消雲散。
面對有如神器的火器,衛海不是不畏懼,可是他沒有退縮。
他知曉,或許成敗就在此一舉。
徒三麾下,總不能陳大志一家獨大。
總要扶起戰將。
鄭季那小子,能取代衛江成為親兵營長,卻不能取代衛海為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