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是霍五姻親,又與馮和尚不同。
只是馬寨主心中也明白,徒三這樣的梟雄人物,不會樂意居於人下。
滁州軍勢力大漲,可也沒有到讓徒三甘心俯首稱臣的地步。
「表叔該回來了!」
霍寶望向陵水方向。
如今陵水名正言順歸滁州軍,就不用操之過急。
再說以鄧健的性子,做到這一步已經是耗盡耐心,怕是沒有心思去理會具體事宜。
多半還是秘告霍五,讓霍五安排此事。
……
次日下午,鄧健就回到滁州。
帶去的六千兵卒,回來三千,另有三千兵卒隨水進留在陵水鎮守。
一個縣城,與滁州州府兵卒一樣,可也沒有人覺得不對。
畢竟陵水之前是亳州軍治下,又是才經了攻城戰,人心不穩。
重兵鎮守,也是合情合理。
滁州軍的人事,之前在霍五與馬寨主手中。
可隨著滁州軍地盤擴展,也沒有指定到縣這一級。
按照規矩,陵水知縣,可以由滁州知州、滁州都尉兩人商量人選。
王都尉前車之鑑猶在,哪裡還敢隨便舉薦新知縣人手?
他這邊辛辛苦苦的賣力氣,攢下的功績都因舉薦不當被抹了,卻是沒地方喊冤去。
這回,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指手劃腳。
至於畢知州,自己來滁州不過半月,還是人生地不熟階段,更是不好開口安排新知縣候選。
其實,他心中也有人選,就是他身邊跟著的年長的族侄。
只是他明白,眼下這個便宜沾不得。
不管是空出的曲陽知縣,還是陵水知縣,他這個族侄都不合適。
就算「舉賢不避親」,也沒有叔侄上下級的道理。
那樣未免太不懂事。
族侄出仕,最好是在金陵過吏員試,去其他州府做起。
滁州軍征戰幾個州府,一路上開城門的知縣不是一個兩個。
畢知州何德何能,能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直接升為代知州?
不過是霍五給巢湖水師的人情。
畢知州要是庸碌無為,怕是一任代知州頂天。
只有用心經營,竭盡心力,好好經營地方,才能真正在滁州軍立足。
兩位主官都不插手人事,馬寨主就在麾下指了一人,是熊千戶的表弟,不擅長戰事,就跟在馬寨主身邊打雜,勝在仔細謹慎。
「去陵水暫代縣令一職,不用多事,維穩為要,一切等金陵安排!」馬寨主交代道。
那人恭敬應了,往陵水去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