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歲在這裡,經驗又不足,十分危急。
要不是安長生拉了他一把,他就不會是皮外傷,說不得胳膊就要被砍斷了。
真要第一次上戰場就成了獨臂,那他就成了大笑話。
安長生比賈代善穩重的多,並沒有像他這樣咋咋呼呼地說著自己的功績。
戰功都有功績冊子上記著,有什麼宣揚的,該知道的都會知曉。
霍寶看著兩人,覺得牙疼。
一個裝大人,一個是真老成。
要是按照他的本意,並不想讓兩個少年這么小就直面殺戮。
兩人都是十一、二的年歲,擱在後世還是小學生。
可賈代善年歲不大,已經露出好戰的一面,這次隨著出行也是死磨硬泡的想要臨戰。
安長生這裡,出身將門子弟,水師日後的接班人,也不能當尋常孩子看待。
賈代善斬首一人,安長生斬首三人,要是按照軍中規矩,前者可升伍長,後者可升十長。
「代善日後跟著大聖吧!」
霍寶有了安排:「長生的功勞記著,享什長待遇。」
賈代善要做戰將,就要一步一步熬資歷。
未來的二代國公,總不能養廢了。
安長生則是在霍寶身邊歷練,過後要回水師任職,軍功就先攢著。
兩人自是無異議,李裕看著兩人,眼中帶了艷羨。
霍寶看在眼中,沒有說什麼。
這次出征,李裕跟在朱強身邊打下手,也有些功勞,只是比不得軍功,還不到計入功勞冊子的地步。
且看以後。
等到三月底,鄧健為首的「東征軍」主力回到蘇州府城。
又休整了幾日,大軍兵分兩路,從水路、陸路返回金陵。
水師諸將士,押送三府降臣、俘虜水路回金陵。
鄧健與霍寶兩部,則是陸路返回金陵。
水師有樓船,自然是水路比陸路舒坦。
可是水火無情,眼下又是長江春汛,水流湍急,為了穩妥,鄧健就攜霍寶走的陸路。
蘇州府到南京四百二十里,鄧健等人走了十日,四月十五回到金陵。
兩個半月,三府之地,全部歸了滁州軍。
金陵城上下都驚動了。
之前蘇州的幾萬守軍,始終令人難安,如今蕩平地方,滁州軍才真是穩了。
就算是杭州的十萬朝廷兵馬真的有動靜,滁州軍沒有後顧之憂,也不會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