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他還未開府,比不得幾位年長的皇兄,都是王爺,爵高俸厚,但是因使人在昌平那邊修別院,對園子布置什麼也很是上心。
不說廳上眾人百態,就聽鼓樂聲起,響鞭開道,康熙上朝了。
眾人按照早已留意好的位置,按照身份品級站了,皆跪的叩首:「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坐在高高的龍椅上,掃了眾人一眼,道:「眾卿平身!」
眾人又是齊叩首,而後方起身,具都垂首而立,無人敢抬頭。
就聽內侍使著公鴨桑高聲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只聽腳步聲起,最先出列奏本的,總計有四人,是誠親王胤祉、簡親王雅爾江阿、大學士溫達與大學士李光地。
除了被圈禁的大阿哥與廢太子外,誠親王是康熙諸皇子阿哥之長;雅爾江阿是宗人府宗令,宗室諸王之首;溫達是滿人大學士,李光地則是漢人大學士,滿朝文物之首。
四人齊奏的是,諸王、貝勒、貝子、公、內外文武大臣官員等,以十八日恭遇皇上六旬大慶,各進鞍馬緞匹等物。
康熙沉聲道:「朕每於讀書鑑古之餘,念君臨天下之道,惟以實心為本,以實政為務。朕誕膺統緒五十餘年,宵旰孳孳,不敢暇逸,惟以不克仰承上天之眷佑,丕顯祖宗之鴻庇為懼。在位彌久,惕勵彌深,此內外臣工,海宇黎庶之所共諒也。爾等勤勉政務,善待民生,便是朕之幸矣!所供之物,卻之!」
兩位王爺與兩位大學士都跪了,其他王公百官亦是呼啦啦的跪了一地,再次恭進壽禮。
如此再三,形式做得足足的,這段戲碼才算過去。
接著,是大學士蕭永藻的奏本,直隸各省來京叩祝萬壽官員,除年不及六十、犯重罪者不開外,有文官李錄予等二十三人、武官王世臣等二人,開列恭請聖裁。
康熙命內侍將奏摺遞過來,仔細看了,提起御筆,勾勾圈圈,而後道:「原任提督王世臣、侍郎李錄予、彭會淇、副都御史勞之辨、侍講楊大鶴、御史鹿賓、袁橋、運使孫之鼎、知府章文璜、光祿寺署正邢儼、通判趙明仁、知縣沈宗演、俱著給與原品。漢官內年逾六旬者,俱已施恩,滿洲、蒙古、漢軍官員亦照此例查奏。」
蕭永藻應聲退下,再出列的是禮部尚書赫碩咨,其奏本是關於萬壽大典的相關安排。
西直門外,已經按照省份,搭建龍棚。十七日各省老人將在本省龍棚下齊集接駕;十八日至正陽門內,聽禮部指地方行禮,而後再至龍棚下接駕。
康熙聽完奏本,沉吟一下,道:「既然十七日朕進宮時經過各省龍棚,諸老人已得從容瞻仰。十八日行禮後,老人不必再至龍棚下接駕。省得城門擁擠,年老之人,實有未便。」
赫碩咨少不得又稱頌萬歲仁德云云的,然後退回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