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老太太偏心,壓著她這個小兒媳婦,給大兒媳婦撐腰罷了。
再說,老太君最重規矩,言行之中有板有眼,講究的就是一個禮兒,實讓人挑不出什麼錯處來。
就算兆佳氏心中不忿,也不過是吧唧吧唧嘴,腹誹幾句罷了。
上面雖說有長房嫂子,但是李氏大家出身,又是好脾氣的。兆佳氏同她相處二十來年,都沒見過她高聲說過話,更不要說是口出惡言。
因這個,兆佳氏私下裡沒少編排李氏,覺得她待下太慈,當不起當家太太的身份。
對了郡主出身的侄媳婦兒,雖說分家前與兆佳氏有些口角,但是到底守著禮,面上還算過得去。
這婆婆當了兩個月,兆佳氏心裡還很是不足,覺得沒有老太君當年的氣派。
誰承想,這寵侄女還寵出孽。
心疼侄女,擔心她的身子,好吃好喝好言好語的照看著,就算是條狗,也該養熟了。偏生是這個沒心沒肺的,這連做媳婦的規矩都不守,在婆婆面前這般猖獗無禮。
兆佳氏七分的懊悔加上三分的失望,化做十分惱怒,坐在炕上,喝道:「閉嘴,渾說什麼?都是你額娘縱得你,到底是小戶人家出來的。好好的閨女給嬌慣成這個樣子,哪裡還有半點大家出身的模樣,也不怕丟了兆佳家的顏面?看來往後你也當學學規矩……」
說話間,兆佳氏儘是痛心與懊悔,不過落到如慧耳中,卻是另外一個味道。
兆佳氏要是說別的,如慧見她惱了,許是就偃旗息鼓。畢竟打小都曉得,要恭順長輩,少頂嘴什麼的。就算是心裡著惱,發作出一句也就舒坦多了。
卻是說起她額娘的不是,這叫她做女兒的,如何能忍?生她養她,為了她操碎了心,難道還要因她的緣故,受到編排與輕蔑麼?
如慧只覺得怒不可赦,難道是自己想要嫁進曹家的麼?是誰稀罕不成?
之前,也有人往侍郎府提親。滿洲大戶、二品侍郎家的嫡女,還會愁嫁不成?
還不是兆佳氏使人放出風聲,道是姑表早已聯姻,使得媒人打了退堂鼓。
到了如慧發病,不好再許親時,她又假惺惺的念著親戚情分,施捨般的結親,卻是長子變次子,背信棄義。
偏生她父母心疼她,怕她去別人家做媳婦辛苦,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從父親那邊論起,自己的額娘是嫂子,兆佳氏是小姑,卻是每次過去都擺著姑奶奶的架子,沒有半分恭敬;從自己這邊說起,額娘是親家母,貴客中的貴客,哪裡就輪到她來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