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的,不過是理論,閱歷與認知還多有不足。
見唐執玉相問,曹顒心下一動,讓他轉告眾屬官,要大家自己比照著這兩年的差事。總結自己在各自本職差事的成就,有什麼肯定之處,不足之處,有何提議,等等。
儒家教育下,仕人性子都是含蓄的、清高的,想要他們承認自己的不足,難,想要他們夸自己個兒兩句,也難。
到時,怕是花團錦簇一段文字下來,肯定與不足都瞧不出來。曹顒想到這個,便叮囑一句,文字要精簡幹練。
直至此時,曹顒方時醒悟過來。
他不只是個體的太僕寺卿,還是這衙門中的一份子,因為有眾人各司其職,才有他這兩年的輕閒自在。
就算他想要在被降職或者罷免前,做些有益於衙門之事兒,也不該忽略了上下是一體。
聽了唐執玉的傳話,眾人皆是面面相覷,卻是想什麼的,都有了。
不少人都心潮澎湃,尋思是不是衙門裡要有變動,每個人便用心許多。
衙門裡,除了王景曾名義上同曹顒平級,不需寫這個「總結」外,其他人都寫了,伊都立也在其中。
雖不曉得曹顒如此這般目的為何,但伊都立與其共事兩年,曉得他待公務上甚是嚴謹,不會兒戲視之。
兩三日的功夫,眾人的「總結」都遞上了。
曹顒仔細翻看,有的人妙筆生花,將自己的成績贊了又贊;有的人三言兩語,點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邊則是各種各樣的提議。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曹顒心裡不由的生出自責與悔意。
要是兩年前想起讓大家寫這個,在他的職責範圍內,他會支持這其中一些好的建議,使得眾人能達成心愿。
如今,時不待我,卻是不得不讓人遺憾。
感慨一番後,曹顒再次提筆,根據眾人的小結,比照衙門裡現有的章程,進行添減,好使得後來人能有章可循,少走彎路。
對於那些肯定其自身成就的屬官,曹顒則是核對這兩年衙門裡的相關紀錄,情實的,挑了卓異的幾個,以長官的名義寫了薦書。
就算他被降職或者罷官,也不過是為了替朝廷承擔責任罷了。
曹家在,他和碩額駙的身份未變,「勢」便沒有消,這舉薦的分量,吏部那些老油子就要掂量掂量。
對於那些能明確指出自身缺點不足的屬官,曹顒是打心裡敬佩他們不為自己的庸碌辯白與掩飾的勇氣。
能夠自省其身,不自以為是,也是一種德行,一種值得敬重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