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別就是四十五年……魂牽夢繫,卻是連面容都想不起了……
好像是刻在骨子裡,又像是早已忘得乾淨……
王嬪住處,親戚相聚,眾人卻輕鬆不起來。
十六福晉已經打發人將寶音送回她同十六阿哥在園子中的住處。自己則跟著婆婆王嬪過來,招待李氏婆媳。
雖說是親戚,到底是尊卑有別,加上方才太后宮裡的不對勁,李氏心裡就帶著幾分忐忑與不安,神色也有些拘謹。
初瑜見婆婆如此神色,稍加思量,問王嬪道:「娘娘,方才瞧著太后有些不對,是不是將太太錯認成別人了?」
雖說聽不懂太后剛才問康熙的蒙語,但是之前太后說的那兩句漢話,好像是錯認李氏為故人之女。
王嬪心神一鎮,看著李氏同自己個兒有些相似的容貌,想起這些年來同康熙之間的相處,卻是越想越心驚。
康熙同她問的最多的,就是她未進宮前的趣事兒。
例如,跟著表姐學做針線,繡的鴛鴦像鴨子,使得她苦悶不已。幸好表姐開解,又將她的「鴨子」後添了柳枝,使得這針線活也能見人,她才破涕為笑。
諸如此類,不可勝舉,康熙卻是聽得津津有味。
王氏過去只當是帝王寵愛,心裡只有歡喜的,如今看來,其中卻是另有深意。
自己,莫非,做了傳聲筒麼?
她同李氏雖說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並沒有血緣干係。
她的姑姑王氏是李家過世的老太爺的原配夫人,兩家結成姻親時,李家老太爺還不姓李,而是姓姜,是山東昌邑望族的少爺。
王家雖不比姜家,但也是書香門第,這門親事也算是門當戶對。
當初的鄉間俚語,「昌邑縣,姜一半,天地不變姜不亂」,原是說姜家在當地的顯赫,沒想到卻成了是偈語。
待到八旗軍入關,改天換的之際,姜家為了守衛昌邑,死了無數族人。李家老太爺當時才二十多歲,失去父兄,與髮妻離散,在破城之際,被掠為養子。
幾年後,李家老太爺以才學卓越選官時,身邊已經又有了正頭妻文氏。
待到夫妻團聚,李家老太爺對王氏甚為內疚,終其一生,對王氏族人都甚為照拂。
王嬪父親就是受了李家老太爺的提攜,才得以選官的。後來病故在任上後,妻女又被李家老太爺接到身邊照看。
李氏這邊,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爺的嫡親侄女,實際上是其養父的孫女,並不是血親。
王嬪比李氏小四歲,當年都在李家老太爺身邊長大。
兩人不只感情好,而且容貌輪廓還有幾分相似,手拉手出現的人前時,常被人認作是親姊妹。
王嬪只當是兩人的姊妹緣分,心裡待李氏也是親姐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