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郎來的時候,莊氏幫著他一起裝麥子到車上,也聊過幾句。
他不肯多說,但莊氏到底活了四十多年,瞧他隱忍無奈又心疼的神情,聯繫之前聽到看到的,對他家的事也就瞭然了。
黃老漢是個老實頭,在外頭吃虧了也不肯多說,家裡很多事都靠黃大娘撐。
黃大娘當家作主慣了,脾氣自然蠻橫些。
她生小兒子的時候吃了苦頭,對這個兒子格外疼惜,黃大郎也一直讓著弟弟,時間久了一家人都成了習慣。
直到大兒媳小兒媳陸續進門,這矛盾才越發激烈。
剛開始黃大郎還是秉持之前的習慣,讓媳婦也多讓著些,但崔六娘是家裡最小的,沒有這種謙讓弟妹的習慣,一次兩次也就罷了,次數多了自然不肯,就跟黃大郎吵架。
從懷孕起,這樣的事情更多,而奶娘事件則是長久積怨後的大爆發。
黃大郎在那次吵架後也開始對黃大娘的做法不滿,說到底,以前穿衣吃食上讓讓,幹活多干一點也就罷了,這一回可是要他拿親生女兒的健康乃至性命相讓,等他想通這一節,就再也不肯站在黃大娘一邊勸媳婦了。
只是日子總要繼續過,黃大娘不是一天兩天就會轉變,一家人也不能說散就散,黃大郎能做的,是盡力維護媳婦女兒,找到一條新的相處之道。
莊氏也勸他慢慢來,這種事情急不得。
說完這些,莊氏似乎也想起什麼,眼裡隱隱含著淚。
孟時大約能夠猜到。
莊氏一直生不出孩子,不論問題出在哪一方,這個時代環境下被責怪的肯定是女人。就算她丈夫肯維護,無處不在的指摘與為難,也不可能完全逃脫。
光看顧舉人一死,孤兒寡母就被趕出族中的做法就知道,顧家的族人都非善茬。
觀莊氏此刻的神情,懷念多於心酸,想必顧舉人在這件事上的做法還是很維護她的,這大約是萬般不幸中聊以慰藉的幸福了。
有時,人也就是依偎著這些溫暖,行於世間的。
彈幕聽了崔六娘家裡的事,意見紛呈,大部分是討伐黃大娘的。
但孟時覺得黃老漢問題也很大。這個家是他跟黃大娘兩個人的,性格可以老實,但不能懦弱,黃大郎尚且肯為媳婦女兒忤逆他娘,黃老漢難道就直接把家裡家外的重擔全都扔給黃大娘嗎?
在奶娘事件上,不論哪一方的說辭中,這位父親和爺爺都沒有發過聲。
「時時說的也有道理呢,當娘的偏心,當爹的可以發聲啊,做兒子的不能忤逆親娘,但當丈夫的可以及時制止嘛!」
「看黃大郎的性格,他爹估計在家不怎麼說話。」
「那也是個成年人了,而且這次要保護的是他自己的親孫女,說句話怎麼了?以前黃大娘偏心小兒子的時候他肯定也不出聲維護大兒子,所以黃大郎才會習慣的。」
「有點心疼黃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