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宣府鎮,也是歷史悠久。在洪武三年,此地就已建立了衛所,有了軍事聚落的雛形。而到了洪武二十四年,谷王朱橞建藩於此,宣府因此越發繁榮。洪武爺計劃地很美好,元朝餘孽雖然占據了草原,賊心不死時時想要捲土重來,但他的兒子多啊,大可封為藩王,讓他們統轄衛所、戍守邊塞,形成一道有力的防線,而寶貝孫子建文帝居中統治,江山還不是穩固如鐵桶一般?
可惜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先有建文帝削藩,後有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永樂帝自己靠藩王的身份發家,登基之後當然也怕兄弟子侄們如法炮製,所以他奪了藩王的兵權,原本宣府的谷王都被勒令搬家到內地。
這一舉措,雖然是收回了兵權,防止了內亂,但也把洪武爺在世時對蒙古的防衛政策摧得是七零八落。沒了藩王,邊塞又靠誰去守呢?永樂爺表示:「儼然天子自將待邊。」
他把帝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北京可是三面近塞,坐在了火藥桶上。出於種種原因考慮,明朝北部的邊界不斷後縮,大寧、興和等地都被放棄,原本在二線的宣府因此被凸顯出來,成了最重要的邊鎮之一。可以說,宣府在,京師就在,宣府沒,那北京陷落也是遲早之事了。
在明英宗上位以前,永樂、洪熙、宣德都是稱得上是一代明君,即便有蒙古來犯,他們也能守得住江山,還能採取積極對策,分化蒙古內部,打壓他們的發展。可英宗爺一登基,沒過幾年就來一場土木堡之役,把幾代的經營都毀於一旦。
從此,大明對蒙古鮮有積極主動的攻打,轉變為較為消極的防守。在朱厚照登基的第一年,韃靼就侵入宣府,殺了七千多名大明將士,這可謂是對臉一記耳光,讓朱厚照恨得咬牙切齒。這個仇要是不報,他就不是朱厚照了。
月池想到此,突然一驚,他不會還是想來御駕親征吧?她想起那一年的折騰,越覺心驚,別人說他胖,他還就喘上了,明明毫無實戰經驗,偏偏還那麼自信!不過也還好,月池轉念一想,王陽明先生如今可是在京軍呢,有他坐鎮,總不至於再重演土木堡來吧。
她不由長嘆一聲,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就在此時,時春吁了一聲停了馬車,她問道:「咱們現下是往哪兒去?」
月池回過神,這才掀簾看到了外頭熱鬧的集市,端得是人來人往,她笑道:「咱們竟是杞人憂天了,這兒可不是什麼不毛之地吶。」
劉瑾看著人群中的蒙古人,不由撇了撇嘴:「那也好不到哪兒去。」
張彩則問道:「李御史,咱們是否立即去拜見總兵官和都御史?」
月池挑挑眉,她眼中閃過異彩,微笑道:「不,你遞個帖子去,就說我大病未愈,恕不能上門,請他們見諒。」
張彩聽得心裡不由咯噔一下,如今的官場早就不復開國時的簡樸之風了,人人都稱老爺,人人都擺官威。他不知道李越是久居高位,還沒認清身份,還是另有打算,但是在張彩看來,到了這兒不去拜拜山頭,可不是什麼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