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著走著,月笙還瞧見了有個小少年牽了頭大水牛過來。黑色的皮毛看起來油光水滑, 頭頂長著一對彎角, 銅鈴般的眼睛炯炯有神,粗長的尾巴一甩一甩, 驅趕著蚊蟲。牛背上還坐了個扎著沖天辮兒的小童, 正呵呵笑著, 露出一口小白牙。
月笙盯著看了許久, 想到李輕舟這兩天背穀子、玉米, 肩膀上勒得很深的紅印子, 就有些眼熱。沒忍住跟身旁的李輕舟說:「我們什麼時候也買頭牛吧,到時候收糧食就不用背了,春耕時也不用找人借。」
李輕舟也看到了那頭大水牛,鄉下人家沒有哪個不想要耕牛的,尤其那少年趕的那頭牛長得又壯實,李輕舟見了也很是心動。
「我覺得行,這兩日就可以先去瞧瞧,若是有合適的就買回來。正好也要刨菜籽、種小麥了,買一頭回來試著翻翻地,先熟悉熟悉,等明年春耕正好。」
「那我們是自己買,還是和大伯一起?」月笙娘家也是有牛的,不過是和他大伯家一起買,一家出一半的錢,每家輪著養一個月。村裡有耕牛的也多是如此,有些甚至是三四戶人家一起合買。鎮上一頭品相好的成年耕牛要八兩銀子,對絕大部分人家來說還是挺難拿出來的,合夥買就要輕鬆許多。
李輕舟仔細想了想,才道:「還是我們自己買吧,合買雖然花錢少,但日後麻煩也多,時間長了還說不準要扯皮。不如自己單買,大伯他們要用借給他們就是。」
月笙也不喜歡麻煩,便點了點頭,「那就自己買,反正日後用的地方多呢,想用就用也方便。」說完又笑了起來,「我昨天還數了呢,這幾個月擺攤兒加上你撐船、跑商賺的,去除抓藥和吃用的花銷,還攢了有小二十兩銀子,買頭水牛完全夠用了。」
「那好,趕明兒我們就去鎮上的牲口行瞧瞧,挑頭壯實溫順的回來。」
就這樣說著話,走了約摸兩刻鐘,兩人終於到了碾房。
他們來得比較晚,這會兒水碾子正空著,也沒人在前邊候著。
今日在碾房這邊守著的是村長的二兒子,名叫林常順。見了李輕舟二人,簡單打了聲招呼,就提了李輕舟背簍里的米去過秤了。
「一共四十斤,兩文錢,碾完了再結。」林常順示意李輕舟看秤桿子。
穀子是李輕舟他們在家稱過了的,並沒有誤差,李輕舟點了點頭,「麻煩林二哥了。」
林常順就提了穀子,繞著碾槽均勻地倒了一圈,然後去外面開了水閘。
流水從高處落下,衝擊著水輪,從而帶動了石碾盤在碾槽里轉動。一圈又一圈,穀殼慢慢裂開、脫離。
這個水碾子還挺大的,一次能磨差不多一百斤的穀子,月笙他們帶來的不多,不到一個時辰就磨得差不多。
月笙和李輕舟用木鏟子把碾槽里的稻米和穀殼全部裝進木桶,拿到一旁用扇車把穀殼和大米分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