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蘊和牽著姜七悅的手,走到沙盤前。
中原之地的平坦在沙盤上更加能彰顯,只要丟了商城與濟寧,中原便再無屏障,如同是楚軍手中待宰的羔羊,毫無反抗能力。
此計太險,並非說說而已,而是真正的不成功便成仁,不是她死,便是楚王亡。
「我們在水上不是楚軍的對手。」
相蘊和分析說道:「三國時期,曹孟德興兵百萬,不料卻被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而歸,徹底斷絕一統天下的希望。」
「赤壁之戰雖有周郎的妙計在,但北人不善水性亦占極大原因,與南人在水上決戰,便是以我之短攻敵之長。」
相蘊和聲音緩緩,將敵我優勢說得很明白,「可若失引楚王入中原,便是我們占盡優勢,天時與人和,我們獨占兩種,哪怕沒有地形優勢,但以三郎之善用兵,未必不能在中原之地也占出地形優勢。
赤壁之戰太有名,連左騫這種少讀書的人都知道,眾人心頭一凜,為自己捏一把冷汗。
曹操占盡優勢仍被孫劉聯軍所敗,他們呢?
他們沒有曹操的一統北方,更沒有後方安寧,他們有的是鄭水之地的滿目瘡痍,災後重建的錢糧與人力。
錢與糧不要錢似的撒下去,才勉強將災民安頓下來,可這只是一個開始,後面花錢的地方會更多,災後的重建,災民的遷徙,這些都需要人力,更需要數不清的錢與糧,這麼重的擔子壓下來,讓他們原本便捉襟見肘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如果兩位主公是尋常諸侯,他們還可以苦一苦百姓,大肆徵收賦稅,來補上這個巨大的窟窿。
又或者說對受災的地方視而不見,讓災民們自生自滅,左右不是自己做出來的事情,憑什麼要自己來替盛元洲收底?
可兩位主公不是,他們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仁主明君,他們見不得百姓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更見不得鄭水之上的浮屍千里,所以他們不僅免了百姓們的賦稅,更調用一切力量來賑災救民,讓這片飽受苦難的土地與人民早些恢復安寧。
這樣後方不穩財政艱難的他們,如何能與占盡優勢的曹操相比?
而楚王更不是各有異心的孫劉聯軍,如今的江東之地只有楚王一個王,他的將令便是聖旨,不會有人質疑他的任何決定。
江東之地上下一心,楚王又驍勇善戰,與這樣的人在他們極為擅長的水戰上決戰,幾乎是將自己不善水性的將士們送給他們殺。
引楚王入中原似乎是唯一的辦法。
但這個辦法太險太險,險到要麼楚王死,要麼他們亡,絕對不會有第三個結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