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太后吃痛出聲。
疼歸疼,但她更多的高興,她甚至顧不著疼,只追問相蘊和,「阿和,快告訴祖母,你沒有騙祖母,這東西真的能畝產五六百斤?」
只有種過地挨過餓的人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
她種了大半輩子的地,挨了大半輩子的餓,遭了大半輩子的罪,沒有人比她更清楚糧食對於普通百姓意味著什麼。
糧食是百姓的命。
為了一捧糧食,她向人磕頭下跪過,動過將修文賣了換糧食的念頭,若不是姜貞反應快,趙修文早已是旁人的奴僕,與無數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奴隸一樣,悄無聲息死在主任的折辱下。
民不聊生,水深火熱,是她生活的時代的最真實的寫照。
所以當兒子相豫揭竿而起的事情傳到她耳朵里時,她毫不猶豫將縣令騙到家,然後招呼周圍鄰居殺了縣令,搶了縣令的鑰匙與官印,打開糧倉,發放糧食,為她的兒子招募人手,推翻腐朽不堪的大盛王朝。
可現在,她的小孫女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有著這麼一種糧食,可一年兩熟,比麥子大米的成熟得快,產量更是翻一翻,與神州大地上種著的糧食完全不同。
這種糧食如果能推廣開來,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世界上再也不會有餓著肚子的人?
再也不會有被生活所迫的父母們,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將自己的子女發賣,只為求一捧糧食?
「阿和,你,你很好。」
相太后眼睛微熱,聲音無比激動,「去把紅薯種上,把紅薯推廣開來,讓祖母吃過的苦,再也不要被後來的人們所吃。」
吃苦這種事情,他們老一輩子來就夠了。
後世的孩子們,要吃得飽飽的,穿得好好的,在新的大盛朝平安長大。
不給人當奴做婢,也不用賣兒賣女,只衣食無憂長大,然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等國庫里有了錢,大盛的君主會建立免費的學堂,孩子們可以去上學,學習四書五經與各種道理。
等學會了道理,等把四書五經背熟,他們便能去參加科舉,是蟲還是龍,全靠自己,不用仰仗別人的鼻息。
那一日請快些到來吧,最好在她活著的時候便到來。
她也真的好想看一看,她從未見過的盛世太平是怎樣的模樣。
相蘊和輕輕點頭,「祖母,您的願望一定會實現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