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啊,讀書識字兒了,冬天去織廠服役乾的活兒都比旁人輕省。
曾孫女兒在清潭書院學的好,今年就考進了策科地字班,再讀兩年少說也能去縣衙當個書吏。
曾孫子才十一歲,不如他姐姐穩重,也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考上常科,常科都考不上的話,要不就送軍營里去?那也得等到十五以後啊……心裡盤算著,孫阿梅不知不覺就把地上的土塊兒都敲了個差不多,還順便收了幾棵野菜。
晚上收工前,她孫女牽著牛回來了。
「奶奶,白娘子把他家的地一半種了棉!」
孫阿梅嚇了一跳:「十畝地都種了棉花?」
「官家不是說今年棉田只收一成的稅麼,白娘子打算把棉花賣給織廠。」
現在的東陽縣不收丁口稅,三年免稅之後只按照田畝收成收稅,比起早些年實在是輕省多了,再加上有了澆地的水車和更高產的糧種,她們可真是實實在在過起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但是,就這樣真的拿出了一半的地種棉花,白娘子這魄力在臨近幾個村那都是頭一份。
孫蕎花看著自己的祖母:「奶奶,您想什麼呢?」
孫阿梅的老臉上忽然浮現了笑意:「我在想,現在種棉花的人越來越多了,要是咱們收了棉花織棉布,再把棉布賣出去。」
「奶奶,棉布賣給誰呀?咱們縣裡的織廠拿棉布是給了平盧軍,咱們自己織了賣哪能賺了錢?」
孫阿梅一雙老手捏著木鎬:
「明宗皇帝說過『同工同料,制器以快,必得其利』,要是咱們織布能比旁人快些,旁人出一匹布的功夫,咱們出已經出了一匹半,不就有了得利之處了?」
孫蕎花沒想到自己奶奶還能扯到明宗頭上,把奶奶腳邊裝了野菜的籃子提在手裡,說:
「奶奶,咱倆加起來四隻手,怎麼比旁人快呀?」
嗯,這確實是個事兒。
老太太活動了下肩膀,扛起木鎬往回走。
「要是牛能紡棉紗就好了。」
「牛能紡紗?奶奶你還不如指望村頭的水車紡紗嘞。」
鄰田的漢子早就回了家,現在蹲在家門口的籬笆外頭吃粟餅,還惦記著怎麼娶個新媳婦兒。
突然,田間道上傳來一聲驚叫:「奶奶!我就是隨便說說!你別真去河邊啊!我牽著牛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