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费里斯觉得这件事情在学术界是不可能成立的。
费里斯没有想到,前几天bbc还在报道这种荒唐的新闻,今天夏国科学院就将相关的论文发了过来。
“这种荒唐的事情怎么可能有论文?”
费里斯详细阅读论文的内容。
对外发表的论文和实验是实际的论文还是不一样的,对外发表的论文,只是阐明了整个实验的过程和逻辑关系以及重要的数据。
而实际撰写用于整个实验存档的论文,则有实验的详细过程和详细数据,算是机密内容。
陈潇发出去的论文当然是牵着,里面只有实验的过程,原理逻辑关系并没有详细的数据,因此并不会涉密。
即便是这样,费里斯看到论文整个人都惊呆了。
【影响力+20!】
整个实验设计巧妙,逻辑关系清楚,运用的手段丰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实验逻辑都能够形成严密的闭环,所有的数据前调理都非常清楚。
科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如果你的一个数据是虚构的,那么后面的数据全部会出错,因此费里斯绝对相信整个数实验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
“经过改良的菌落,通过特殊的培养方式之后,竟然能够在人体生存并且产生的代谢,氧气能够被人体吸收,如此以来人类当然不需要肺部进行呼吸和气体交换。”
费里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着重的记下了这一句话,他感觉到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影响力+15】
现在费里斯最想知道一个答案,到底李鼎盛的肺部有没有切除?如果肺部真的已经切除,而且他还好好的活着,那就证明了陈潇的这篇论文是完全真实有效的。
这绝对是颠覆了整个人类医学史。
费里斯赶紧按照程序提签这篇论文。
随后是三名编辑交叉审核,大家都是生物医学方面的专家,并且看到论文的整个过程和逻辑关系之后,和费里斯的判断一样,这篇论文绝对能够改变人类对医学史的认知。
费里斯的同事莫德尔说道:“要是我们能够去夏国亲自看一看李鼎盛的肺部ct那就好了。”
【影响力+10】
【影响力+10】
经过交叉审核之后,论文放在了自然临床医学栏目主编凯利的桌面上。
凯利是自然临床医学栏目的主编。
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医学院,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医学相关专业攻读博士,在临床和相关的实验室工作了5年之后回到了英国,再转任自然临床医学栏目的编辑和主编。
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临床以及实验经验,让凯利的眼光非常独到,曾经有多篇诺贝尔医学奖相关的论文,都是被凯利首先发现,而且第一时间刊发在《自然》杂志上。
但是当看到编辑们提交上来的这篇论文,凯利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在数据和逻辑关系上这篇论文完全说得过去,但是凯利从夏国国内的医学和科研水平来看,能够做出这样的实验,并且取得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西方一直处于医学界的先进行列,在研究肺部疾病上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得出了很多的成果。
但是目前包括肺癌和肺部纤维化这类的重大疾病其治疗办法。对西方医学界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
人是需氧性生物,生命存在的基础就是细胞要进行有氧呼吸。
而肺部就是人体交换气体的工厂,是保证身体细胞能够平顺的进行有氧呼吸的基础。
肺部出了问题,人怎么活?
凯利是怎么都不会相信,西方学术界奋斗了几十年都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一个夏国的科技公司能够如此迅速的就把这个问题给搞定了。
凯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夏国的这个实验是严重造假的,包括其中的数据和逻辑关系,一定都是虚假的。
西方都不能够搞定的问题,夏国人怎么可能够做到。
而目前夏国不过是一个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十分落后的国家。
凯利详细的看着论文的一些内容,终于找到了一个论文的薄弱环节。
通过论文描述,整个实验其实是不符合生物医学实验的相关规范的。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论文描述的实验并没有进行过详细的动物组实验,在动物组实验这一部分的数据和资料是缺乏的。
而在人体实验方面也仅仅是进行过李鼎盛一例,况且目前凯利还不知道李鼎盛的实际情况到底怎样。
如此一来,凯利越想这篇论文越不符合逻辑,他更加确信的这篇论文就是造假。
凯里和大部分西方学术界的人的惯性思维是一样的,我们都做不出来的东西,夏国怎么可能做出来?
为此凯利还是和自然背后的学术委员会进行了讨论。
当欧洲和米国的生物医学专家看到这样的论文之后,哄堂大笑。
“夏国的那一帮人恐怕是疯了吧,直接跳过了动物实验,而是进行临床试验,并且还告诉我们他们的试验成功了。我翻遍了整个全球的医疗室,这一种尝试和研究从来没有出现过,是绝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的。”
“伙计们先生们,我去年才从夏国的燕京大学讲学回来,我对夏国的生物医学界现状十分的了解。的确这些年来他们在治疗疾病,特别是流行性疾病上面取得了很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顶尖医学上和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篇论文很明显是虚构的。”
“我们应该采访李鼎盛采访那个老家伙,我忽然觉得从夏国报道李鼎盛肺癌晚期到他神奇般的治疗成功就是一个局,为的就是争取夏国生物医学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这是在挽救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夏国科技界的名声吧。我手中有一个数据,这5年来,夏国总共有368篇学术论文,都被全球的各大学术性期刊撤稿。”
“原因就是虚假论文学术剽窃抄袭和一稿多投。”